牛角网

第二个字是德的成语

第二个字是德的成语大全

论德使能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
愆德隳好愆:过失;隳:毁坏。损害道义,破坏友好。指破坏了道义原则和友好关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而皇叔愆德隳好,已得西川,又占荆州,贪而忘义,恐为天下所耻笑。”
潜德秘行见“潜德隐行”。
明·宋濂《陈府君墓志铭》:“其绩用昭著者,易于言;而潜德秘行者,难于形容也。”
耆德硕老盛德高年的人
唐 李翱《卓异记 三拜左仆射》:“其后以南省事疏,乃带平章之号,然非耆德硕老有嘉名者,莫得居之焉。”
潜德隐行谓不为人知的德行。
宋·欧阳修《右班殿直赠右羽林军将军唐君墓志铭》:“士之为善者,虽潜德隐行,必有时而发。”
败德辱行败坏道德和操守。
布德施恩布:给予;施:施舍。给人们以道德和恩惠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则为你积功累行阴功厚,布德施恩神天佑。”
崇德报功崇:尊重,推重。尊崇有德之人,酬报有功之人
《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称德度功称:衡量;度:估量。对被任用的人既要考虑到他的品德,也要考虑到他的功劳。
《管子·君臣下》:“称德度功,劝其所能。”
才德兼备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元 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大德不酬酬:报答,偿还。大的恩惠无法报答或不用报答
明·吴麟征《还里人田券书》:“谚云:大德不酬。”
度德量力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导德齐礼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德文章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恩德如山比喻恩德极为深生。
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老夫垂死之命恩人救援,恩德如山,无可图报。”
负德背义犹言负恩背义。
《东周列国志》第二四回:“[申侯]今又以国媚楚,使子之君,负德背义,自召干戈,祸及民社。”
负德辜恩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负德孤恩缺少恩义。
宋·李觏《闵雨诗》:“安知愚下鬼,负德孤恩难制指,弄天之权侮人命。”
讽德诵功赞美、颂扬功德。
汉·焦赣《易林·节之革》:“讽德诵功,周美盛隆,奭旦辅成,光济冲人。”
功德无量世界各地:功业和德行;无量:无法计算。旧时指功劳恩德非常大。现多用来称赞做了好事。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南阳慧忠国师》:“功德无量,非口所说,非意所陈。”
功德圆满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唐 陈集原《龙龛道场铭》:“更于道场之南造释迦尊像一座,遂得不日而成,功德圆满。”
灭德立违灭:消灭。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
明德慎罚慎:谨慎。多行恩惠,少用刑罚
《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
明德惟馨明德:美德;惟:是;馨:散发的香气。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
《尚书 君陈》:“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名德重望犹德高望重。
明·李贽《与弱侯太史书》:“所幸菩萨不至终穷,有柳塘老以名德重望为东道主。”
盛德不泯盛德:美盛的品德;泯:灭。美盛的德行永远不会泯灭。指品德高尚的人永世受人崇敬
南朝·宋·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
颂德歌功颂扬恩德,赞美功绩。
《太平天国·天条书》:“世间享福尽由天,颂德歌功理固然。”
四德三从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指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娶了个四德三从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着众亲故。”
树德务滋树:立;德:德惠;务:必须;滋:增益,加多。向百姓施行德惠,务须力求普遍。
《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盛德遗范盛德:美盛的品德;范:榜样。先人美盛的品德和风范
《新唐书·韦陟传》:“宋珲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足矣。’”
小德出入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论语 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腥德发闻腥德:秽恶的行径。丑恶的行径为人所知晓
汉·徐干《中论·虚道》:“是以辜罪昭著,腥德发闻,百姓伤心,鬼神怨痛。”
修德慎罚修:实行。实行德政,慎用刑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20回:“且劝吴主修德慎罚,以安内为念,不当以黩武为事。”
较德焯勤显着的德行和功劳。
唐·韩愈《刘统军碑》:“自我公薨至葬,凡所以较德焯勤者,莫不粗完。”
积德累功积累仁德与功业。
三国·魏·高贵乡公《改元大赦诏》:“宣力之佐,比积德累功,忠勤帝室。”
积德累仁积累功德与仁义。
《后汉书·李固传》:“李氏灭矣·自太公已来,积德累仁,何以遇此?”
积德累善积累德行与善事。
《史记 韩信卢绾列传论》:“韩信、卢绾非素积德累善之世,徼一时权变,以诈力成功。”又《刘敬叔孙通列传》:“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
见德思齐见“见贤思齐”。
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进德修业修业:推广、扩大功业。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
《周易 乾》:“君子进德修业。”
积德裕后指积累德行,则后世昌盛。
清 朱仕琇《又答李磻玉书》:“姊丈以一身榰柱百世之重,今继嗣未立,诚可忧也。况姻母太夫人年亦高矣,尤不能不以此为念也。积德裕后,古岂吾欺,今犹未验,何也!”
同德同心见“同心同德”。
《旧唐书·马燧传》“长城压境,巨舰济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颠。”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一回:“然君臣同德同心,于兹可见。”
同德协力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尽力。
铁郎《论各省宜速响应湘赣革命军》:“使其万众一心,同德协力,共逐白山之兽,追还我黄帝之魂。”
同德一心指全心全意为共同目标努力。
独立苍茫子《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为此说者,既不肯同德一心,以成人之美,使生者竟此外交之绪,则亦已矣。”
重德不报重德:大德;报:报答。指对人施恩德太大,不会得到相应的报答
西汉·司马迁《史记·郑世家》:“假曰:‘重德不报,诚然哉!’”
昭德塞违彰明美德,杜绝错误。
《左传·恒公二年》:“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孔颖达疏:“昭德,谓昭明善德,使德益彰闻也;塞违,谓闭塞违邪,使违命止息也。”
至德要道至:极,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秽德垢行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宋 叶适《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中材解体,销声灭影,秽德垢行,以避此名。”
怀德畏威畏:害怕,恐惧。对君王或上司既感怀恩德又畏惧其威严
《北齐书·文宣帝纪》:“怀德畏威,向风清顺。”
厚德载福《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后谓有德者能多受福为“厚德载福”。
《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德而服者众,必自伤也。”
秽德彰闻秽:秽恶;秽德:丑恶的行为;彰:明显。丑恶的行为已经为人所共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这等的秽德彰闻,焉得不人皆掩鼻!”
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周易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品德文章指学问和品德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6回:“至于品德文章,令郎自有家传。”
为德不终见“为德不卒”。
叶圣陶《乡里善人》:“唉,为德不终,我想起来非常之难过!”
为德不卒卒:完毕,终了。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无德而称①无何恩德可以称道。②谓德高不可言状。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文德武功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卓有成就
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示之以文德,陈之以武功。所以夜户不扃,所以重门罢柝。”
以德报德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
《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服人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遗德休烈见“遗德馀烈”。
宋·王珪《赐韩琦免恩命第二表不允断来章批答》:“朕蒙遗德休烈,既已布泽四海之遐,矧定策禁中,以安社稷,褒功赋爵,庸敢后乎!”
遗德余烈指先人留下的德泽和功业。
宋 王珪《天地太庙七室皇后庙奉慈庙奏告仁宗皇帝谥号祝文》:“伏以仁宗皇帝遗德余烈,蒙被天下,施之无穷。”
一德一心德:心意。大家一条心,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尚书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相关词语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意思解释】1.谓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意思解释】1.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
沈德【意思解释】1.亦作"沉德"。 2.谓丧失道德。
沈德潜【意思解释】清代诗人。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晚年中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论诗提倡“格调”和“温柔敦厚”的诗教。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有《沈归愚诗文全集》。
钗德【意思解释】1.指妇德。封建社会妇女所遵循的道德准则。
陈德【意思解释】1.宣示德政。
长德【意思解释】1.谓修养德行。 2.犹盛德。 3.年长而有德。
谄德【意思解释】1.谄谀的品性。
重德【意思解释】1.大德;厚德。亦指大德之人。 2.以品德为重。
惭德【意思解释】1.亦作"惭德"。 2.因言行有缺失而内愧于心。
赤德【意思解释】1.指汉朝的气运。谶纬家谓汉以火德王,故称。
酬德【意思解释】1.亦作"酬德"。 2.报答恩德。
称功颂德【意思解释】1.称颂功德。
盛德【意思解释】1.指四时之盛气。 2.指盛美之事。 3.品德高尚;高尚的品德。 4.敬称有高尚品德的人。
畜德【意思解释】1.修积德行。语本《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称德【意思解释】1.推行德教。 2.衡量德行。
种德【意思解释】1.犹布德。施恩德于人。
禅德【意思解释】1.有道禅师。
材德【意思解释】1.才与德。
材轻德薄【意思解释】1.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相关成语补全

第二个字是德的成语的相关成语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指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
《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烧香可是神佛儿的事情,‘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咱‘各人儿洗面儿各人儿光’,你不要,可行不得。”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违逆道德的就遭到灭亡。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山无名,事故不成’。”
以德报德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德使能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
量力度德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离心离德心:思想;德:信念。思想不统一;信念不一致。形容人心各异;各行其是。
《尚书 泰誓中》:“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愆德隳好愆:过失;隳:毁坏。损害道义,破坏友好。指破坏了道义原则和友好关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而皇叔愆德隳好,已得西川,又占荆州,贪而忘义,恐为天下所耻笑。”
潜德秘行见“潜德隐行”。
明·宋濂《陈府君墓志铭》:“其绩用昭著者,易于言;而潜德秘行者,难于形容也。”
耆德硕老盛德高年的人
唐 李翱《卓异记 三拜左仆射》:“其后以南省事疏,乃带平章之号,然非耆德硕老有嘉名者,莫得居之焉。”
潜德隐行谓不为人知的德行。
宋·欧阳修《右班殿直赠右羽林军将军唐君墓志铭》:“士之为善者,虽潜德隐行,必有时而发。”
弃恶从德弃;抛开。抛弃丑恶信从道德
唐·韩愈《刘统军碑》:“弃恶从德,乃与蔡通涂其榛棘。”
潜光隐德谓隐藏德才。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道渊》:“众经数论,靡不通达,而潜光隐德,世莫之知。”
耆年硕德耆:古称六十岁为耆,泛指年高。硕:大。比喻年高而德望很重。
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当今王大臣耆年硕德,虽不乏人,求其能深知水军事务,胆识俱优者,恐难其选。”
耆儒硕德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唐·张九龄《论教皇太子状》:“必使耆儒硕德,为之师保。”
前人种德后人收德:德行。指上辈的人有德行,后辈的人会受到恩惠
明·冯惟敏《商调·集贤宾·归田自寿》:“恰才个绕蜗居编菊篱,又报道步蟾宫折桂手,端的是前人种德后人收。”
潜休隐德隐藏美德。
明·方孝孺《宋氏为善堂记》:“而推荣二代,潜休隐德,见称于圣主,而大白于四方。”
爱人以德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败德辱行败坏道德和操守。
布德施恩布:给予;施:施舍。给人们以道德和恩惠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则为你积功累行阴功厚,布德施恩神天佑。”
不以一眚掩大德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崇德报功崇:尊重,推重。尊崇有德之人,酬报有功之人
《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称德度功称:衡量;度:估量。对被任用的人既要考虑到他的品德,也要考虑到他的功劳。
《管子·君臣下》:“称德度功,劝其所能。”
才德兼备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元 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酬功报德酬:报谢;报:报答。酬谢功劳,报答恩德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80回:“呜呼!酬功报德,率由旧章。”
称功颂德称颂功德。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
称功诵德称:称道;功:功绩;德:德行。颂扬功绩和德行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但凡下人,肚肠极是窄狭,得了须微之利,便极口称功诵德,欢声溢耳。”
才轻德薄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谦之词。同“才疏德薄”。
元 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想小官生居寒门,长在白屋,才轻德薄,智穷量浅,有劳先生不弃相探也。”
材轻德薄指才德疏浅。有时用为谦词。
宋 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否人物。”
才疏德薄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谦之词。
元 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小生才疏学薄,敢劳大人下降,真乃蓬荜生辉也。”
材雄德茂指才德杰出。
唐 韩愈《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其监统中贵,必材雄德茂,荣耀宠光,能俯达人情,仰喻天意者,然后为之。”
德薄才疏薄:浅;疏:空虚。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谦辞。
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八回:“小弟德疏才薄,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
德薄才鲜自谦道德修养不足,才能薄弱
德薄能鲜鲜:少。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德薄任重薄:轻微。德行不足,责任重大
三国·蜀·诸葛亮《坐上与杜微书》:“德薄任重,惨惨忧虑。”
德薄望浅薄:轻微;望:名望,声望。品德低下,名望轻微
德薄望轻薄:轻微;望:名望,声望。德行不足,声望低微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玄宗》:“大义不可易,显道不可诬,苟且因仍,无能改者,不容终隐于人心,而不幸发自德薄望轻之口。”
地丑德齐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德才兼备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大德不酬酬:报答,偿还。大的恩惠无法报答或不用报答
明·吴麟征《还里人田券书》:“谚云:大德不酬。”
度德量力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计自己的能力。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导德齐礼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德文章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大恩大德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德高望重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德高望尊道德高,声望高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德厚流光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穀梁传 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德隆望尊见“德隆望重”。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德隆望重犹言德高望重。
《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德被八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
明·郭勋《英烈传》第29回:“不可,不可!主公德被八方,名高天下,岂可称臣逆贼!”
德配天地谓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德浅行薄行:德行、品行。指品德、操行浅薄。
明·朱权《冲模子》第二折:“道窈然难言哉,恐子德浅行薄,何以克当?”
德容兼备德容:指女子的品德和容貌。兼备:都具备。品德和容貌都非常好。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必用心访个德容兼备的,我老爷总肯是一般相看。”
德容言功见“德言容功”。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德深望重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
道微德薄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谦辞。
《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贫僧道微德薄,不堪为师。”
德以抱怨德:恩德;怨:仇怨,怨恨。以恩德回报仇怨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刘繇传》:“知敦以厉薄,德以抱怨,收骨育孤,哀亡愍存,捐既忘之猜,保六尺之托,诚深恩重分,美名厚实也。”
德洋恩普谓德泽优渥普及。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盖闻中国有至仁焉,德洋恩普,物靡不得其所。”
德言工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非是咱自夸奖:他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恭俭温良。”

相关的造句

以德报德造句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他不给瞻明道观留退路,我为什么要给他留退路?
2、这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若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当然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德报德,以直抱怨。
5、‘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禅师,您听过这段对话吗?
6、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可俗话又说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德怨之间,灵活把握!
7、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理所应当。
8、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9、假如他帮你的忙,那么你就应帮他的忙,以德报德嘛。
10、以德报德,人人都能做到;以德报怨只有高尚的人才能办到.
上德不德造句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积德造句1、以德修身,多做好事积德;以才立命,多读好书益智。
2、教子教孙须教义;积善积德胜积钱。
3、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张家是长安老牌的家族,积德累善,上百年,远比杨家区区几十年来的实在。
5、大王自上世以来,积德累仁,兵强士练。
6、修祖庙、兴文会、构书舍、造义冢、捐赈米、修城垣、助军饷,同为积德累仁之举。
7、平生读尽天下书,生辉无非一孝字。百善孝字当头责,律己修身积德事。世上万事开头难,经典读书一辈子。读书善读读好书,善读乐读开心事。
8、在一处岔路口,4个人分成两队,去了不同的方向,董积德也没有继续跟下去。
9、腊八节日鞭炮响,欢天喜地笑颜灿。腊八粥饭揭开锅,粥味四溢扑鼻香。送给亲人尝一尝,身体健康鬼离远。一生幸福好吉祥,惩恶扬善好风尚。积德行善万事安,大吉大利顺风帆。愿你腊节。
10、瞿大元帅与我等皆起于草莽,不同于周世有积德累善,更近于汉高之时。
建德造句1、但凌敬仍坚持已见,窦建德令人将他扶出去。
2、浙江建德块状硫化物矿床,是浙江西部多金属成矿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多金属矿床。







德行造句1、一个德行,五十步笑百步的家伙,相必这个世界已经没人留恋你了,去死吧。
2、吴德行放开杨思然,仗着自己比张大船身强力壮,一把推了过来。
3、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
4、感谢上帝,每天早上起床后,不论喜不喜欢,总会有工作等着你去完成。被强迫工作而且努力去做,能训练你的修养和自制力,培养认真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力,使你拥有愉快和满足的心境,以及懒人无法想像的很多德行。
5、最后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赫尔巴特
6、奶奶个熊的,居然还是那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德行。
7、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倘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莎士比亚


牛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