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网

博学审什么的成语

补 全博学审问
相 关 博学审什么 - 博什么审什么 - 博什么审问 - 博什么什么问 - 什么什么审问 - 什么学审问 - 什么学审什么 -

博学审什么的成语大全

博学审问博:广;审:详尽细密。广泛学习,详细询问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审什么的相关词语

沈博【意思解释】1.渊深广博。
辞博【意思解释】1.富于文才﹐知识广博。
逞博【意思解释】1.谓显示自己知识渊博。
茶博士【意思解释】1.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茶博士。"后世因以称卖茶人或茶坊伙计为"茶博士"。
丑博【意思解释】1.广博,渊博。
摴博【意思解释】1.即摴蒲。
樗博【意思解释】1.即樗蒲。
充博【意思解释】1.谓学识广博。
侈博【意思解释】1.广博。
沈博絶丽【意思解释】1.亦作"沉博絶丽"。 2.指文章内容深沉渊博,文辞极其华丽。
陈公博【意思解释】汉奸。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被开除出党。曾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工人部部长。1928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精卫投敌。1944年汪死后,任伪行政院院长、伪国民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胜利后,逃往日本,后被押解回国,判处死刑。
昌博【意思解释】1.广博,博大。
淳博【意思解释】1.淳正渊博。
博闻强志【意思解释】1.同"博闻强识"。
博硕肥腯【意思解释】1.肥壮。多指六畜肥壮。
博望烧屯【意思解释】1.三国时,刘备依于刘表,在博望坡与夏侯惇对敌,暗设伏兵,自烧屯伪遁,夏侯惇追来中计,损兵十万,被称为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事见《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纪》。后演为诸葛亮火攻夏侯惇,如元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所写。
博浪鼓【意思解释】1.即不浪鼓。一种玩具。带柄的小鼓,来回转动时,两旁系在短绳上的鼓槌击鼓作声。
博施济众【意思解释】1.广施恩惠,拯救众民。语出《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博古家【意思解释】1.指考古学者或古物的收藏﹑鉴赏家。
博山炉【意思解释】1.古香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一说象华山,因秦昭王与天神博于是,故名。后作为名贵香炉的代称。
科学哲学【意思解释】以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的哲学理论。主要研究科学的本质、结构、发展以及科学的方法论。19世纪中期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后成为西方哲学的研究中心之一。主要代表有波普、库恩、拉卡托斯等。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意思解释】书名。牛顿著。1687年问世。共分三编:第一编给出质量、动量、惯性、力的定义,阐述力学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力和加速度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第二编论述质点在气体和液体中的运动,研究了声学;第三编讨论天体运动,总结了万有引力定律。
哲学美学【意思解释】哲学的分支学科。从哲学角度来研究美及审美问题的科学。它与艺术哲学的不同点在于它是用哲学的观点研究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而艺术哲学主要是用哲学的观点研究艺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意思解释】中国的综合性理工科大学。校址在合肥。创建于1958年,原校址在北京,1970年迁往合肥。设有数学、物理、无线电电子学、应用化学、经济管理和系统科学等系,并办有少年班。
医学心理学【意思解释】研究人在健康和疾病中的心理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1852年德国医学家洛采发表的《医学心理学》是第一部医学心理学专著。它的研究内容有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疾病对心理变异的影响,医生与病人以及病人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心理卫生和心理治疗等。
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意思解释】马克思作于1844年4-8月。由三个未完成手稿组成。批判地分析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提出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自己的哲学、经济学观点和共产主义思想。对人的生成、自然和社会的历史、美的规律等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
学科学【意思解释】以学科为研究对象,研究学科的定义、分类、结构、形态、特征、更替、周期、方法、流派、组织、管理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学习心理学【意思解释】研究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内容有学习的实质、类型、过程结构、学习动机、学习迁移与学习条件等。
学学【意思解释】1.山多大石貌。学,通"礐"。
学书学剑【意思解释】1.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初级学院【意思解释】美国两年制短期大学。始于19世纪末。绝大多数由社区设立,少数由教会或私人设立。招收中学毕业生,课程为普通课程和技术课程,毕业后可从事职业或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由于经费较低,不需寄宿,可吸收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等国也大量设立。
重农学派【意思解释】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别。18世纪下半叶产生。主要代表为魁奈和杜尔哥。认为各个社会经济部门中,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它借助于自然的帮助,能够创造“纯产品”,工业部门的劳动成果只能弥补原材料和劳动者生活资料的消耗。主张实行土地单一税,实行“自由放任”,特别强调谷物的自由贸易。
辞学【意思解释】1.文章学识。
辞典学【意思解释】1.研究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等各类辞书的性质和类型及其编纂的原则和技术的学科。
词学科【意思解释】1.宋代科举名目之一。此科只试文辞﹐不贵记闻﹐与博学宏词科稍异。
词汇学【意思解释】1.语言学的一个部门。研究语言或一种语言的词汇的组成和历史发展。
长材茂学【意思解释】1.指才能高学问大的人。
词学兼茂科【意思解释】1.宋代科举名目之一。
词学【意思解释】1.词章之学﹐文学。 2.填词的学问。
粹学【意思解释】1.精粹的学问。
两审终审制【意思解释】诉讼案件最多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中国从1954年起实行这个制度。对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当事人如果不服,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人民检察院如认为有错误,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抗诉。上一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二审判决或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或裁定。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也是终审的判决或裁定。
朝审【意思解释】1.明清两代由朝廷派员复审死刑案件的一种制度。始于明天顺三年。每年霜降后﹐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把已判死刑尚未执行的重囚犯罪情节﹐摘要制册﹐送九卿各官详审﹐分列"情实"﹑"缓决"﹑"可矜"﹑"可疑"﹑"留养承嗣"等类﹐上呈皇帝裁决。
查审【意思解释】1.审查,查核。
传审【意思解释】1.法院发出传票,通知当事人到庭听候审讯。
饬审【意思解释】1.严加审讯。
重审【意思解释】1.旧时六壬课课名。
参审【意思解释】1.参与审理。
刺审【意思解释】1.谓深入审理。
熬审【意思解释】1.严刑审问。
不审【意思解释】1.不察;未审察。 2.不知。 3.指不清楚。 4.不慎重;不周密。 5.不准,不确。
驳审【意思解释】1.驳问审讯。 2.驳回再审。
编审【意思解释】①编辑和审定:~稿件。②做编审工作的人。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意思解释】1.谓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糊涂。
复审【意思解释】①再一次审查:稿子初审已过,有待~。②法院对已审理的案件再一次进行审理。
附审【意思解释】1.附带审理。
覆审【意思解释】1.再次审核。
公审【意思解释】我国人民法院公开审判案件的一种方式,在群众参加下审判有重大社会意义的案件。
革审【意思解释】1.革职并审讯。
公开审判【意思解释】1.指法院审理案件公开进行。在我国﹐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犯罪案件外﹐一律公开进行。
公开审理【意思解释】法院审理案件公开进行。在我国,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外,一律由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告判决仍公开进行。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博学审什么的相关成语

博学审问博:广;审:详尽细密。广泛学习,详细询问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博学多才博:广博;知道得多;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各方面的才能。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博学多识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第45卷:“只是圣人之所以圣,却不在博学多识,而在一以贯之。”
博学多闻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文子 精诚》:“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博学笃志博:广;笃志:志向专一。广泛学习,意志坚定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博学宏才博:广博;学:学问;宏:广大;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陛下在内检一个博学宏才的,召他进来,面试一篇,不好再作区处。”
博学洽闻博学:广博。学问广博,见识丰富。
《晋书 荀顗传》:“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
高才博学学:学问。才能高超,学问广博
《周书·宣帝纪》:“八日,州举高才博学者为秀才,郡举明经行修者为孝廉,上卅、上郡岁一人,下卅、下郡三岁一人。”
学识渊博指学识深而且广
孙犁《小说杂谈》:“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
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学的不是实际工作所用的,有用的又没有学。指学和用脱节背离
《明史·叶伯巨传》:“比到京师,而除官多以貌选,所学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学。”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习书法没学好,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指学习一无所成。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羽)少,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学书学剑学文练武。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贫不学俭,富不学奢俭:节省;奢:奢侈。穷人不学也会节俭,富人不学也会奢侈。指人的思想受环境习惯的影响
唐·马周《请崇节俭及制诸王疏》:“语曰:‘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言自然也。”
量己审分估量自己,省察本分。
《南齐书·刘献传》:“量己审分,不敢期荣。”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指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糊涂。
宋·马永卿《懒真子》第三卷:“夫为人画策,则工;若自为计,多拙。故曰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谛分审布仔细察看分布状况
宋 秦观《奇兵》:“奕者之斗棋也,谛分审布,失其守者逐而攻之。”
明法审令审:谨慎。申明法令,使人人遵守,谨慎发布命令,避免出现差错。
《尉缭子·战威》:“明法审令,不卜筮而事吉;贵功养劳,不祷祠而得福。”
赏罚分审赏罚:奖赏和惩罚。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清楚明白
《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赏罚分审,白黑著明。”
审己度人审:审查。度:估量。先审查自己,再估量别人。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孟君子审己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审几度势省察事机,揣度形势。
明·张居正《陈六事疏》:“审几度势更化宜民者,救时之急务也。”
识明智审识见明敏,智虑周详。
宋·张琰《序》:“且夫识明智审,则虑事精而信道焉。”
审曲面势见“审曲面埶”。
《周礼·考工记序》:“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审慎从事说话办事周密而谨慎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每项改革涉及的人和事都很广泛,很深刻,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的障碍,需要审慎从事。”
审时定势审:详查,细究。分析时势,判定其发展趋势
唐·吕温《诸葛武侯庙记》:“乃知务开济之业者未能审时定势而大顺人心,而克观厥成,吾不信也。”
审时度势度:审。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明 沈德符《野获编》:“刘欲华试以完大典,俱审时度势,切中事理。”
熟思审处反复思考,审慎筹划。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许小琴分司》:“盖芍友遇事必熟思审处,计出万全而后行。”
审慎行事说话办事周密而谨慎的
揆情审势估量情况审察形势。
清·陈炽《叙》:“我恶西人,我思古道,礼失求野,择善而从,以渐复虞、夏、商、周之盛轨,揆情审势,旦暮之间耳。”
详计审处审:审慎。详细考虑,审慎选择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列传》:“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洽博多闻指知识和见闻广博。
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玄敬当时最以洽博多闻称,不知何所据而云然。”
强记博闻谓记忆力强,见闻广博。
宋·陆游《贺皇太子受册笺》:“英姿达识,事洞照于几先;强记博闻,言必稽于古训。”
穷搜博采搜:搜罗。广泛地搜集采摘
《明史·方伎传·李时珍》:“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藁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强识博闻同“强记博闻”。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寿序》:“生平无他嗜好,以著述为性命,强识博闻,达于国家掌故。”
洽闻博见洽:广博。见闻和知识非常广博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明寺》:“子才洽闻博见,无所不通,军国制度,罔不访及。”
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唐·韩愈《与陈给事书》:“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
博采群议博:广;议:建议。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魏书·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博采众长博:广泛;采:采纳;长:长处;优势。广泛地吸取各家或各方面的优点、长处。
北齐 魏收《魏书 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博采众议博:广;议:建议。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登传》:“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博带褒衣博:宽大;褒:阔。宽衣大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新唐书·刘知畿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博大精深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
明 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博而不精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博而寡要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博古通今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博古知今博:广博。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三国·魏·王肃《孙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
博览古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形容学问渊博
东汉 班固《汉书 成帝纪赞》:“博览古今,容受直辞。”
博览群书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
《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博览五车博:广博;五车:五车书。广泛阅读很多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才过子建,貌赛潘安。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
博洽多闻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博硕肥腯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
博施济众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博士买驴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博识洽闻见多识广,学识博大
博通经籍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博闻多识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魏书 李业兴传》:“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
博物多闻博: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指见多识广
南朝 宋 范晔《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夜》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
博物君子指博学多识的人。
《史记 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 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
博物洽闻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迁传赞》:“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博闻强识闻:见闻;识:记。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也作“博闻强记”、“博闻强志”。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博闻强志博:广博;闻:传闻;志:记住,记忆。指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先秦 荀况《荀子 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

相关的造句

博物馆造句1、和印加一样,奥托也听说了博物馆的那个展览,可是由于他无法进入大脑的记忆系统中,他只能查阅笔记本,从而和印加一样朝同一个方向走去。
2、如果你住在大城市的话,很可能城市中有许多你没去过的博物馆、公园、棒球场、和饭店。
3、我们在博物馆的草坪上野餐,午饭后,又一头扎进去,去看鸟类短吻鳄和穴居人。
4、6月12日上午,市博物馆与济南博物馆协会将特邀老舍之子舒乙先生到市博物馆多功能厅举办讲座,主题为“老舍的文学价值”。
5、早餐后飞往烟台,抵达后游览张裕葡萄酒博物馆,毓璜顶公园。
6、陈福海指出,未来将建设更多观光景点,如在金湖镇兴建军舰博物馆,在金沙镇投资3到5亿元新台币开发海域观光等,让来过金门的人还想再来。
7、现在它们的骨架永远地留在了博物馆的陈列架上。
8、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最后几次飞行后,法国航空公司将把五架协合式飞机捐献给博物馆。
9、3日在广东四会博物馆开设的“历史讲坛”上,授课老师李振鹏“谈今论古”,现场与台下100多位学生互动交流,反响热烈。
10、莱昂纳德的大姨子,社交界名流,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常任副董事,洛克菲勒大学名誉理事长,现任丈夫是《时代》杂志总经理兼总编。
博得造句1、最后一节,他首次上篮被对手撞飞出去,后两次运球突破上篮都成功了,博得全场观众叫好。
2、说起山城曲艺场,在许多老重庆人心目中,可是数十年前业余文化生活的首选之地,一场场精彩的重庆方言谐剧和评书,无数次博得满堂彩。
3、在一个没有投诚礼节的时期,我们必需经过我们的同伴以及我们本人国度的气力博得成功。
4、旻宁还在九岁的时候,跟随他的祖父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在威逊格尔大围时,弯弓搭箭,射中了一头梅花鹿,因此而博得了乾隆皇帝的殊宠。
5、也就是说,切块的豆腐下锅后依然棱角分明,保持原状,既不会散烂,也不会变老,因此入口香融细润,较之猪脑更别具风味,博得食客交相赞誉。




博极造句1、于时旧儒多已凋亡,二刘拔萃出类,学通南北,博极今古,后生钻仰,莫之能测。
2、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3、于时旧儒多已凋亡,二刘拔萃出类,学通南北,博极今古,后生钻仰,莫之能测。
4、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博取造句1、为此,安倍暂且搁置了原本是冲着美国去的“历史修正主义”,在4月访美期间用尽心思博取美国的欢心和放心;美国对日本的复仇情绪虽然心知。
2、光棍节马上就要到了,单身的你该开始行动,恋爱配对了;该准备甜言蜜语,博取恋人芳心了;该搜集约会资料,享受幸福待遇了。提前祝你光棍节快乐!
3、“准岳父母”王典能、陈丽君准备去乡下看舅公舅娘,让“对农村没概念”的沈腾跃跃欲试,想到了用家务攻势来博取“准岳父母”的欢心。
4、河北梆子曲目《大登殿》唱段《金牌调来银牌宣》,便是景区精心挑选出来博取“开门彩”的。
5、刚进去的那些日子里,真可以说是步步惊魂,几乎是把所有的力气,把整个的童年,都花在追赶别人步伐,博取别人认同的工夫上了。
6、齐顷公为了博取母亲一笑,特意从国人中选了眇(音miao)者、秃者、跛者、驼者各一人,分别驾御四公子之车。
7、忠告:你是否旨在博取声望?若是,这信条务请记取:自动放弃名誉,要及时!
8、但是福斯卡什么也没有说,他窥探着,想着:“她在试,她在试。”这倒是真的,她是在试着做女主人的游戏,追求荣誉的游戏,博取欢心的游戏,所有这些游戏只是一种游戏,那就是争取存在的游戏。西蒙娜·德·波伏娃
9、鬼友欲言又止,好久才说,那天见你胸中有许多为博取功名而读的书,但字字化为黑烟,一点没看到光芒。
10、归根结底,一方面是因为相比容易“吃亏”的实话实说,撒谎性质的“吹牛”能为吹牛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能博取政绩或者获得仕途升迁。
博学造句1、杭世骏曾在博学鸿辞考试中名列一等,京中官宦争相延纳,但此次被贬出京,只有老友沈德潜一人前来相送。
2、但对于我,你就是我全部艺术,把我的愚拙提到博学的高度.
3、对于家族那位学究天人,博学多识的家主,他不禁咋舌,正是他老人家力排众议,排除万难,才敲定了交好陈家这一大决策!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4、因此,博学多闻是史家最基本的素质。
5、我喜欢父母,喜欢他们的无私;我喜欢老师,喜欢他们的博学;我喜欢朋友,喜欢他们的天真;我喜欢同学,喜欢它们的率直,相信它们也会喜欢我,喜欢我的纯洁。
6、王有能又介绍了谭祖之身后的男子,他乃是谭祖之堂弟谭明安,官拜文渊阁大学士,亦是青年才俊,博学多识,只可惜与谭祖之生于同一时代光芒尽被其掩去了。
7、在这个中心周围,先后诞生出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一大批博学鸿儒;并涌现了一大批知名书院,成为江南的教育中心。
8、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人耳目。如果一个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
9、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
10、张充和印象中的叔祖母,博学、言行有礼、读过很多书、富有同情心,且不拘泥于旧俗。
学科学造句1、透过麦拿伦一级方程式赛车队的顾问,兼神经学科学专家史柏文博士的分析,观众将会对人类脑部的运作有更入的了解。
2、学科学知识,攀科技高峰。
3、在和我们争夺下一代,我们教孩子们的是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4、同学们都积极投身到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中去。
5、改良主义者们被西洋的船坚炮利吓倒了,错误的以为学科学的同时要向他们学美术,美术和审美是形而上的哲学。
6、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好习惯。
7、学科学,是一口气也松不得的;科学的成就就是毅力加耐性。张广厚


科学哲学造句1、科学哲学原理是产生概念设计理念的有力武器。
2、在科学哲学的主流评价中,库恩的科学发展范式模型因为结合了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心理学的因素而显得大异其趣。
3、对付科学哲学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好的解毒药就是科学史。






学学造句1、高等教育质量下降,读大学学不到真本领,就业十分困难,不仅导致“读书无用论”沉滓泛起,高等教育的积弊也暴露无遗。
2、清炖鸡卖相不佳,但味道还真好,没想到一只普通的三黄鸡能做出这种感觉,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好好学学这道菜。
3、他曾跟一位大夫当学徒,后在爱丁堡大学学医,1832年毕业。
4、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5、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6、我们一个和平时期的领导干部是不是应该正视一下自己,学学这位曾文正公呢?以下一些感悟谨同大家共享。
7、孤封逸儿为菩韬大地的风亲王,先跟莫儿好好学学管理朝政,他日定能替孤排忧解难!
8、道声二老要健康,身体呗棒还阳刚,道声二老要平安,吉祥如意天天见,道声二老要愉快,没事可以搞搞怪,道声二老要和谐,跟着时代多学学,道声二老要长寿,多吃蔬菜少吃肉。真心祝愿。
9、这位大哥需要学学如何乘坐飞机,不应该把坐在家里太师椅上的感觉带到飞机上。
10、你也该学学人家腾讯、每次上线都喊我亲爱的……
学习心理学造句1、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者的因素很多,本文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对动机、性格与气质这些心理因素进行分析。
2、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学习心理学关于人类学习的各种学说深刻地左右着课程论的形成与发展。
3、研究与学习心理学,便可以帮助人们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获得正确的理解,以树立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正确观点。
4、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已成为研究学习心理学的主流。
5、他们都学习心理学后不久,利昂在电子邮件中问她:"你的理论方向是什么?"。




医学伦理学造句1、“人造美女”是一个纯粹的市场炒作的概念,其背后隐匿着深刻的生命伦理难题,并直接面对现实的医学伦理学问题。
2、“人造美女”是一个纯粹的市场炒作的概念,其背后隐匿着深刻的生命伦理难题,并直接面对现实的医学伦理学问题。
3、医学道德是医学领域中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它是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4、医学伦理学和遗传伦理学的原则同样适合肤纹学的研究.
5、军事医学伦理学在国外已成为显学,并正在经历激烈的争论.




两审终审制造句1、长期以来,我国的民事审级制度一直坚持的是单一的两审终审制。
2、作为我国两审终审制例外的死刑复核程序,是一种仅适用于死刑案件的独立刑事审判程序。
3、无论两审终审制,还是三审终审制,解决司法腐败问题才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途径。
4、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更多的是考虑了诉讼效率和诉讼经济的原则.
5、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作为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审查核准的独立于“两审终审制”之外的特殊程序,是死刑案件的最后一道关口。
6、作为我国两审终审制例外的死刑复核程序,是一种仅适用于死刑案件的独立刑事审判程序。
7、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作为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审查核准的独立于“两审终审制”之外的特殊程序,是死刑案件的最后一道关口。


审干造句1、建国后审干期间,组织上把他出狱前的党龄全部扣除。
2、在整风审干运动中,他们中不少人被错打成了混进来的特务。







审美意识造句1、刘长卿少居嵩山读书,中岳秀丽的山川风物萌发了他最初的山水审美意识。
2、提高期刊的装帧设计质量,必须强化美编的创新意识、现代意识和审美意识。
3、对同学们思想认识水平的检测,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4、日本和歌与俳句都很短小,这和喜欢小而精、小而巧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以及他们的传统的美学观念有着密切的关联。
5、诗性意义是审美创造的产物,是诗人审美意识的物化状态.
6、本文从味觉的特殊性和丰富的中国饮食文化出发,探寻出味觉与中国人的审美意识起源的密切关系。
7、审美意识指向的审美原则是:天人合一、人为中心原则,和谐原则,生态中心转向,“庖丁解牛”的高远艺术境界.
8、英汉民族孕育于不同的文化传统,所以禀承了不同的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价值、审美情趣。
9、英汉民族孕育于不同的文化传统,所以禀承了不同的审美意识、审美心理、审美价值、审美情趣。
10、追求神韵,不求肖似是其突出特点,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
人民陪审员造句1、法律教育本身是适用于多个领域,对于人民陪审员这个特殊群体,更有必要通过法律教育来提高人民陪审员的法律素质。
2、人民陪审制度就是让人民陪审员进入到国家审判机关内部对其审判工作进行独立有效的监督制约,为司法公正廉洁提供有力保障。
3、在确定组成“7人制”合议庭审判的案件中,法庭在开庭前从本院的人民陪审员名单中随机挑选20人,通知他们在开庭日到庭参加庭选。
4、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期间,除不能担任审判长外,同法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5、图为开班典礼结束后,曲水县人民法院为人民陪审员进行模拟开庭。
6、调整应当按照确定人民陪审员名额的程序进行。
7、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的,应当从人民陪审员名单中随机抽取确定。
8、尤有进者,办法还规定,适用人民陪审员制度审理第一审重大刑事、行政、民事案件的,人民陪审员在合议庭中的人数原则上应当在2人以上。
9、在立法的推动下,人民陪审员制度重新焕发活力,对维护司法公正、促进司法公开、推进司法民主的作用日益增强。
10、第三条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时,合议庭中人民陪审员所占人数比例应当不少于三分之一。
审议造句1、翠园会检讨有关情况时,有关程序审议了RCOG尼斯准则产前预防。
2、科学家已经发现孩子的工作储存器能够储存的东西平均比成年人少一项,他们还在审议为什么会这样。
3、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22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2014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相关议案。
4、专门委员会审议时,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5、会议以15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审议通过了关于为控股子公司北京鸿联九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银行贷款额度提供担保的议案。
6、在美国宣布对伊朗的制裁措施的同时,联合国安理会也在审议对伊朗的第三套制裁措施。
7、劳保局原核定所凭理由虽属不当,而以其他理由认为正当者,应以申请审议为无理由。
8、这一“去芜存菁”的过程使得代议机构效率提升,集中力量审议、表决立法议案,充分发挥立法功能。
9、在5日下午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场,全国人大代表王鸿举痛斥三峡大坝翻坝收费不合理,并建议货物翻越三峡大坝应免费。
10、敦促日本政府和国会进行慎重地审议。
牛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