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网

第二个字是兵的成语

第二个字是兵的成语大全

练兵秣马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宋 苏洵《几策 审敌》:“将遂练兵秣马以出于实,实而与之战,破之易尔。”
厉兵秣马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励兵秣马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谓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
砺兵秣马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
明·朱元璋《皇陵碑》:“砺兵秣马,静看颉颃。群雄自乎声教,戈矛天下铿锵。”
厉兵粟马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新唐书 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遣兵调将犹调兵遣将。亦作“遣将调兵”、“遣将征兵”
《禅真逸史》第二八回:“再说延州府丞汤思忠遣兵调将已定,然后自领马步军兵,离寨伺候。”
穷兵黩武穷:用尽;竭尽。黩:任意;轻率。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三国 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所戒。”
勤兵黩武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他终于采纳范文程和汤若望的政见,放弃了徒恃军威的‘勤兵黩武’,采取了招降弭乱的‘文德绥怀’。”
起兵动众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敷传》:“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
强兵富国使兵力强大,国家富足。
清·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西国之所以讲强兵富国者,率以尚器为先。”
穷兵极武动用全部兵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奢侈无限,穷兵极武,百姓空竭,万民疲弊。”
强兵猛将强兵:强大的军队;猛将:威猛的武将。指军队强大而有战斗力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又没强兵猛将,如何收捕得这伙强人?”
千兵万马犹千军万马。
《南史·陈庆之传》:“先是洛阳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李翰言文章,当如千兵万马而无人声。”
按兵不动按:止住。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按兵不举犹按兵不动。
元 无名氏《开诏救忠》第三折:“你将那忠臣良将故赃谋,想着你按兵不举心更毒。”明 无名氏《精忠记 挂冠》:“岳家父子三人尽忠报国杀金人望风而走,岂有按兵不举之理?”
哀兵必胜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案兵束甲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败兵折将折: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6回:“袁本初败兵折将。”
残兵败将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军队。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残兵败卒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战败后剩余的兵卒。指被击溃的军队或势力
明·郭勋《英烈传》第73回:“杨铁刀恃着凶勇,保了元太子及些残兵败卒,约有二千余众,向北而驰,被朱亮祖同廖永忠赶上。”
尺兵寸铁比喻微小的武力。
清·戴名世《八月庚申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昔者王莽乘西汉之衰,不用尺兵寸铁而移汉祚,翟义起兵讨之,未成而身死。”
寸兵尺铁喻微小的武力。
宋·苏轼《策略五》:“不用寸兵尺铁,而天下屏息,莫敢或争。”
单兵孤城单兵:寡弱无援的军队;孤城:孤立无依的城池。形容军队及其驻军的城池孤立无依,势力单薄,没有外援。
《后汉书·耿恭传》:“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
短兵接战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三国志 魏志 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砥兵砺伍砥:细的磨刀石;砺:粗的磨刀石,指磨练;伍:队伍。磨练军队。
《宋书·沈约自序》:“足下砥兵砺伍,总厉豪彦,师请一奋,氓无贰情。”
调兵遣将调动军队;派遣将领;或是调动、安排人力。
明 施耐庵《水浒传》:“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
短兵相接兵:武器。短兵:指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用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近距离地面对面搏斗。形容敌我相近;战斗激烈。也比喻进行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分兵把守分散兵力,到处防守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4回:“二城俱已收复,分兵把守,诸事停妥。”
风兵草甲犹言草木皆兵。
《水浒传》第九五回:“况我兵惊恐,凡杯蛇鬼车,风兵草甲,无往非撼志之物。”
收兵回营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召集正在作战或值勤的士兵返回军营。指停止某项工作或活动,把人员召集回来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二人大战三百余合,不分胜负,看看天色已晚,各自收兵回营。”
束兵秣马犹厉兵秣马。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神兵天将比喻英勇善战、行动迅捷的军队。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只见风尽随着宋军乱滚,半空中又是一声霹雳,无数神兵天将,杀将下来。”
散兵游勇原指没有统率的逃散兵士。现也指没有组织到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
损兵折将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损兵折将,必然瞒着天子。”
溃兵游勇指逃散的士兵。
李昌《回忆民先队》:“国民党部队的溃兵游勇,带枪到处抢劫肇事,很影响群众的抗日情绪。”
弄兵潢池《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潢池,积水池。后因以“弄兵潢池”喻起兵。有不足道之意。
《汉书·循吏传·龚遂》:“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雄兵百万雄:威武雄壮。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九里山前怨气缠,雄兵百万命难延。”
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元 孔文卿《东窗事犯》楔子:“只不过休兵罢战还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寻。”
行兵布阵行兵:出兵。带兵出征和布置战斗阵势。泛指军事指挥之术。亦作“行兵列阵”。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回:“有一将,名继业,人号为令公,此人天文地理,六韬三略,无不精通,行兵列阵,玄妙莫测,乃智勇兼全之士。”
息兵罢战兵:打仗。停止或结束战争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只为宋朝南渡以后,绍兴、淳熙年间,息兵罢战,君相自谓太平,纵情逸乐。”
兴兵动众同“兴师动众”。
汉·张竦《为刘嘉作奏称莽功德》:“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行兵列阵行:调动;列:排列。调动军队,排布阵势。泛指军事指挥艺术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此人天文地理,六韬三略,无不精通,行兵列阵,玄妙莫测,乃智勇兼全之士。”
洗兵牧马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吾洗兵牧马,坐食转输,温饱有余。”
训兵秣马兵:士兵;秣:喂养。练好士兵,喂饱战马。指做好战前准备
《周书·文帝纪》:“臣自奉诏总平凉之师,责重忧深,不遑启处。训兵秣马,唯思竭力。”
选兵秣马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今若敕励诸将选兵秣马,疾入西界,但能痛败昊贼一阵,则吾军威大振而虏汁沮矣。”
悬兵束马见“悬车束马”。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涪水》:“邓艾自阴平、景谷步道,悬兵束马,入蜀径江油、广汉者也。”
虾兵蟹将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喽罗。
明 吴承恩《西游记》:“东海龙王敖广急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
骄兵必败骄兵:恃强轻敌的军队。恃强轻敌的军队必定失败。
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佳兵不祥指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的
先秦 李耳《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之恶也。”
精兵简政精减人员;紧缩机构。
《南史 陈暄传》:“徐陵为吏部尚史,精简人物。”
精兵猛将精:精锐;猛:勇猛。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精兵强将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晋书·郗鉴传》:“使君若顾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将。”
解兵释甲解:解除。释:卸下。解除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参战。
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解兵释甲,社稷宁谧,黎民乐业。”
精兵勇将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将领。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现受汝宁郡都统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将。”
骄兵之计故意向敌军示弱,以助长其骄傲情绪,使其轻敌大意的计策。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孟达暗暗发书,申报玄德,说‘黄忠连输数阵,现今退在关上。’玄德慌问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添兵减灶啬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天兵神将比喻英勇善战,行动迅捷的军队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北军追赶上来,正在万分危急,猛见宋寨中一道金光射来,把风砂冲散,那些天兵神将,都乱纷纷堕落阵前。”
天兵天将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
清 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 开场》:“那鲧却生的儿子,神通广大,伏虎降龙,手下天兵天将,那等利害。”
阻兵安忍阻:倚仗;阻兵:仗恃手握兵权;安忍:安于做残忍的事情。形容行凶作恶而有恃无恐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招兵买马招收士兵;购买战马。形容组织扩充力量。
明 汤显祖《牡丹亭 虏谍》:“限他三年内招兵买马,骚扰淮阳地方,相机而行,以开征进之路。”
振兵释旅收缴兵器,解散军队。
《史记·周本纪》:“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
治兵以信治兵:管理军队,训练军队。指要用信义来统驭军队
《握奇经·八阵总述》:“治兵以信,求胜以奇;信不可易,战无常规。”
纵兵追击纵:发,放。派出军队追击敌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振兵泽旅见“振兵释旅”。
《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裴骃集解引徐广曰:“古‘释’字作‘泽’。”
治兵振旅兵、旅:泛指军队。整训军队,振作士气
《唐饶歌·鼓吹曲十二篇》:“每有戎事,治兵振旅,幸歌臣词以为容。”
足兵足食见“足食足兵”。
宋·胡錡《耕禄稿·代田万顷到任谢表》:“秉戈执耒,宜为足兵足食之思;牧马饭牛,盍讲且战且耕之政。”
讳兵畏刑谓慎于用兵和用刑。
宋·张耒《大礼庆成赋》:“讳兵畏刑,后货食兮。政有损易,兹不易兮。”
缓兵之计缓:延缓。指作战时延缓对方进兵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9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排兵布阵指排列队伍,布设阵势
元·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
玩兵黩武轻率无度地使用武力。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保业》:“骄者玩兵黩武,穷泰极侈。”
曳兵弃甲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陈毅《过汾河平原》诗:“丘貉古今同一概,曳兵弃甲暗投降。”
用兵如神用兵:指挥军队作战。形容善于用兵;指挥作战变化莫测。
晋 虞溥《江表传》:“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拥兵玩寇玩:忽视。掌握军队,但不认真对待敌人
《清史稿·策楞等传论》:“策楞辈拥兵玩寇,其病正坐此。”
偃兵息甲偃:放倒。放倒武器,收起盔甲。指停止战争
后魏·高允《征士歌》:“于是偃兵息甲,修立文学。”
偃兵修文同“偃武修文”。
《后汉书·杜诗传》:“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偃兵修文,群帅反旅。”
寓兵于农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拥兵自固拥有掌握军队的权力,以巩固自己的地位。
唐·李延寿《北史·齐本纪上》:“书至,无点,景不至。又闻神武疾,遂拥兵自固。”
曳兵之计谓佯败而逃,把敌人引入埋伏圈。
郭希仁《从戎纪略》:“伯英进兵甚猛,谨防中敌曳兵之计。”

相关词语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意思解释】1.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草木皆兵【意思解释】语出《晋书·苻坚载记》及《谢玄传》:前秦苻坚进犯中原,被晋军打败,逃至寿阳城,登上城头,望见八公山上草木森森,都像是士兵,又惧又愁。后用“草木皆兵”形容非常恐惧疑虑。
错兵【意思解释】1.犹用兵。错﹐通"措"。
陈兵【意思解释】1.陈列士兵﹔陈设兵力。
长兵【意思解释】1.长兵器﹐戈矛之类。 2.能及远的兵器﹐弓箭之类。
筹兵【意思解释】1.筹划编练军队。
挫兵【意思解释】1.军事上失败之势。
车兵【意思解释】1.车上披甲持械的士兵。《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杜预注:"车兵,甲士。"一说,指车上战士所执之兵器。参阅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盛兵【意思解释】1.结集重兵。
斥兵【意思解释】1.侦察兵。
称兵【意思解释】1.举兵。谓动用武力﹐发动战争。
祠兵【意思解释】1.古代兵将出战,陈于近郊,杀牲飨士卒,谓之"祠兵"。《公羊传.庄公八年》:"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皆习战也。"何休注:"礼,兵不徒使,故将出兵必祠于近郊,陈兵习战,杀牲飨士卒。"王闿运《丁文诚诔》:"曾选士于衡湘,截粤饷以祠兵。"一说,祠兵即治兵。
撤兵【意思解释】1.撤退或撤回军队。
持兵【意思解释】1.手握兵器。 2.带兵。
材士练兵【意思解释】1.犹言勇士精兵。
尺兵寸铁【意思解释】1.比喻微小的武力。
弛兵【意思解释】1.亦作"?兵"。 2.放下武器。
从兵【意思解释】1.归顺的军队。 2.亲随的兵卒。
厨兵【意思解释】1.担任炊事的士兵。
单兵【意思解释】1.犹孤军。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相关成语补全

第二个字是兵的成语的相关成语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
练兵秣马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宋 苏洵《几策 审敌》:“将遂练兵秣马以出于实,实而与之战,破之易尔。”
厉兵秣马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励兵秣马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谓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
砺兵秣马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
明·朱元璋《皇陵碑》:“砺兵秣马,静看颉颃。群雄自乎声教,戈矛天下铿锵。”
厉兵粟马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新唐书 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
牢甲利兵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当此之时,非有牢甲利兵,劲弩强冲也。”
临难铸兵临到危难时,方才铸造兵器。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二十》:“溺者不问队,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老弱残兵军队中年老、体弱、伤残的士兵。指军队中丧失战斗力的部分。也比喻年老体弱、能力很差的人。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遣兵调将犹调兵遣将。亦作“遣将调兵”、“遣将征兵”
《禅真逸史》第二八回:“再说延州府丞汤思忠遣兵调将已定,然后自领马步军兵,离寨伺候。”
穷兵黩武穷:用尽;竭尽。黩:任意;轻率。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三国 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所戒。”
勤兵黩武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他终于采纳范文程和汤若望的政见,放弃了徒恃军威的‘勤兵黩武’,采取了招降弭乱的‘文德绥怀’。”
起兵动众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敷传》:“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
强兵富国使兵力强大,国家富足。
清·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西国之所以讲强兵富国者,率以尚器为先。”
穷兵极武动用全部兵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奢侈无限,穷兵极武,百姓空竭,万民疲弊。”
强兵猛将强兵:强大的军队;猛将:威猛的武将。指军队强大而有战斗力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又没强兵猛将,如何收捕得这伙强人?”
千兵万马犹千军万马。
《南史·陈庆之传》:“先是洛阳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李翰言文章,当如千兵万马而无人声。”
遣将调兵见“遣兵调将”。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0回:“你既是昆仑之士,理当遣将调兵,共决雌雄。”
强将手下无弱兵有本领的将领手下没有懦弱的兵。比喻好的领导必然能带出好的部属。
宋 苏轼《题连公壁》:“俗语云:‘强将手下无弱兵’,真可信。”
弃甲曳兵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遣将征兵见“遣兵调将”。
蔡东藩《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七回:“原来魏主嗣欲乘丧南侵,报复旧怨,因将宋史执回,即日遣将征兵,进攻滑台。”
强将之下无弱兵弱:软弱。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好的部属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强将之下无弱兵。恁样的姐姐须得恁样的梅香姐,方为厮称。”
全民皆兵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王朔《痴人》:“我知道这种勾当已发展到五花八门、全民皆兵的程度。”
轻卒锐兵轻卒:轻装的士兵。锐兵:锐利的武器。轻装勇猛的士兵,手拿锋利的武器。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按兵不动按:止住。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按兵不举犹按兵不动。
元 无名氏《开诏救忠》第三折:“你将那忠臣良将故赃谋,想着你按兵不举心更毒。”明 无名氏《精忠记 挂冠》:“岳家父子三人尽忠报国杀金人望风而走,岂有按兵不举之理?”
哀兵必胜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案兵束甲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按甲寝兵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晋 司马彪《九州春秋 傅干》:“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服,易以德怀。愚以为可且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定土分封,论功行赏。”
按甲休兵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东汉 班固《汉书 韩信传》:“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
案甲休兵指停止战事,休养士卒。
《史记 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
兵不逼好兵:出兵打仗;逼:威胁;好:指友好国家。不出兵威胁友好的国家
《孔子家语·相鲁》:“俘不干盟,兵不偪(逼)好。”
兵不接刃作战时兵器没接触。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吕氏春秋 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兵败将亡兵:军队。军队打败仗,将官阵亡。形容作战失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3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兵败如山倒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3章:“由于主将首先逃走,江西全线孙(传芳)军俄然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兵不污刃犹兵不血刃。
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威德所加,兵不污刃,收魏博等六州。”
兵不血刃兵:兵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兵不由将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
明·徐渭《续英烈传》第22回:“燕兵知是天助,乘风大呼纵击。南兵乱慌慌,只觉风声皆兵,哪里还敢恋战。遂兵不由将,将不顾兵,各各奔溃。”
兵不厌权见“兵不厌诈”。
《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兵不厌诈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败兵折将折: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6回:“袁本初败兵折将。”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北周 庚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遗,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兵出无名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晋书·石勒传》:“昔赤眉、黄巾横逆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兵出无名,聚而为乱。”亦作“师出无名”。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王书》:“辱告,承上党殿下及匹娄
《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兵车之会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穀梁传 庄公二十七年》:“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
兵多将广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凭着俺这里兵多将广,马壮人强,量吴国姬光到的那里,就怕着他哩?”
兵多者败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清 赵翼《陔馀丛考》:“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差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
兵革满道兵:兵器;革:甲胄。兵器装备胡乱遗弃,塞满了道路。形容战祸伤亡惨重
汉·王充《论衡·寒温》:“六国亡时,秦汉之际,诸侯相伐,兵革满道。”
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金史·粘葛奴甲传》:“时兵戈抢攘,道路不通,奴甲受命,毅然策孤骑。”
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兵贵神速贵:可贵;神速:特别迅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为贵。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嘉表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兵贵先声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
兵荒马乱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败将残兵指战败后剩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
明 无名氏《开诏救忠》楔子:“你虽然杀了我一阵,你的军兵可也尽皆折损了,则剩下这一枝败将残兵。”
兵精粮足兵:兵士。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队十分强盛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
杯酒释兵权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被甲执兵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

相关的造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造句1、美国有11艘航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时候就该动用它们啦。
2、美国有11艘航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时候就该动用它们啦。
3、考前两个月就是冲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发兵造句1、不到山穷水尽,我是不想请大帅出手的,况且目前的局势,远水不解近渴,等洛阳发兵过来,起码是十天半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2、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匈奴,却之八百余里,略取河套、河北地。
3、淮南将军候炳山,以无淮南王刘安将令,拒不发兵,朱买臣取出尚方宝剑,斩其首,悬于军中,众将骇服,才将兵东行。
4、新莽在发兵徼讨匈奴知单于的同时,施以分匈奴为十五单于的政策.
5、始皇帝准奏,便发兵晋地征调民夫。
6、不到山穷水尽,我是不想请大帅出手的,况且目前的局势,远水不解近渴,等洛阳发兵过来,起码是十天半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民兵造句1、今年年初,北京朝阳区人武部公开招募选拔民兵,边练边选,最终将留用约400人。
2、鬼子作为民兵的补充,以非正规军的身份把杀戮带到了丛林各处。
3、湖南省军区闻讯而动,按照“三个第一时间”要求,迅速动员集结现役官兵及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搜救,展开了一场与死神抗争的殊死较量。
4、许多逊尼战士显然反对这种策略,因为会激起在他们部落或者什叶派逊尼派混居区什叶民兵的仇恨。
5、我人民解放军战士在民兵的协助下,警惕地保卫着我国的边疆,防御任何敢于来犯之敌。
6、1944年,在他通过下水道逃出集中营后,他参加了半官方的波兰民兵。



纸上谈兵造句1、这项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能纸上谈兵。
2、我最讨厌那种纸上谈兵没有实际能力的人。
3、我认为,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能纸上谈兵。
4、青春不是写回忆录,而是谱进行曲;青春不是挥霍浪费,而是开拓奋斗;青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冲锋陷阵。54青年节,快乐向前迈步,幸福非你莫属!
5、怀揣梦想来到社会,一腔热血想要腾飞,苦苦挣扎忙碌疲惫,前途渺茫两眼模黑,安居乐业纸上谈兵,振作还是沉迷颓废?努力!加油!不要气馁!




缓兵之计造句1、他将他们的外交政策称为缓兵之计。
2、对此,俄军事观察家指出,这只是缓兵之计.
3、敌军使用缓兵之计,我军洞烛其奸,最后使其阴谋破产。
4、本来这次小儿子和其他子女达成赡养协议,他们以为他已经会承担起自己的那份义务,没想到那只是小儿子的“缓兵之计”,他根本无心供养父母。
5、我军主动撤退,只不过是一种缓兵之计。
6、敌人要求谈判,是缓兵之计,我们可不能麻痹大意。
7、该发言人答道:这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
8、设置贸易壁垒不过是缓兵之计,根本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9、这是敌人的缓兵之计,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牛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