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网

第一个字是兵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兵的成语大全

兵不厌权见“兵不厌诈”。
《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兵不厌诈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兵不接刃作战时兵器没接触。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吕氏春秋 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兵不污刃犹兵不血刃。
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威德所加,兵不污刃,收魏博等六州。”
兵不由将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
明·徐渭《续英烈传》第22回:“燕兵知是天助,乘风大呼纵击。南兵乱慌慌,只觉风声皆兵,哪里还敢恋战。遂兵不由将,将不顾兵,各各奔溃。”
兵不血刃兵:兵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兵不逼好兵:出兵打仗;逼:威胁;好:指友好国家。不出兵威胁友好的国家
《孔子家语·相鲁》:“俘不干盟,兵不偪(逼)好。”
兵临城下临:来临。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
元 无名氏《马陵道》:“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
兵以诈立兵:军事,战争;诈:欺骗。用兵作战要善于用计谋迷惑对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兵以诈立,以利功,以分合为变者也。”
兵凶战危指战事凶险可怕。
汉 晁错《言兵事疏》:“虽然,兵,凶器;战,危事也。故以大为小,以强为弱,在俯卬之间耳。”
兵出无名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晋书·石勒传》:“昔赤眉、黄巾横逆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兵出无名,聚而为乱。”亦作“师出无名”。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王书》:“辱告,承上党殿下及匹娄
《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兵勇将猛士兵勇敢,将帅勇猛。形容战斗力很强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6回:“诉说宋江等兵勇将猛,折了五将,全军覆没,特来恳告元帅,借兵报仇。”
兵在其颈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国语 周语中》:“兵在其颈,不可久矣。”
兵多将广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凭着俺这里兵多将广,马壮人强,量吴国姬光到的那里,就怕着他哩?”
兵多者败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清 赵翼《陔馀丛考》:“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差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
兵已在颈颈:颈项。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夷吾曰:‘此辈兵已在颈,尚欲累人耶?’”
兵强则灭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
《列子 黄帝》:“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按今本《老子》作“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
兵强将勇兵力强盛,将领勇猛。形容军力强大。
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七回:“宋江等将勇兵强,打破了宛州、山南两座城池。
兵强将猛兵力强盛,将领勇猛。形容军力强大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4回:“对众商议,一面差人往威胜晋王处,说宋江等兵强将猛,难以抵敌,乞添差良将镇守,庶保无虞。”
兵强马壮兵力强盛;马匹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
《新五代史 杂传十三 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兵微将寡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他兄弟虽多,兵微将寡。”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金史·粘葛奴甲传》:“时兵戈抢攘,道路不通,奴甲受命,毅然策孤骑。”
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兵无常势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兵无常形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指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
《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三国 魏 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兵无斗志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且说曼伯杀入左军,陈兵原无斗志,即时奔散,反将周兵冲动。”
兵无血刃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北史 序传 凉武昭王李暠》:“昭王以纬世之量。为群雄扬奉,兵无血刃,遂启霸业,乃修敦煌旧塞。”
兵未血刃犹兵不血刃。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杜甫与严武》:“高适是肃宗所任命的统帅,永王为地方兵力所击败身死之后,高适兵未血刃而罢。”
兵精粮足兵:兵士。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队十分强盛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
兵老将骄老:衰。士兵疲惫,将领骄傲
元·郑廷玉《楚昭王》第四折:“我想子胥深入敌境,兵老将骄,可不战而破。”
兵荒马乱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兵行诡道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先秦 孙武《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
兵败将亡兵:军队。军队打败仗,将官阵亡。形容作战失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3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兵贵先声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兵贵神速贵:可贵;神速:特别迅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为贵。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嘉表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兵车之会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穀梁传 庄公二十七年》:“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
兵连祸接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
孙中山《诰诫东江叛军通令》:“数年以来,闽、粤、湘生民涂炭,曹吴二贼,实为祸首,近复启衅浙奉,兵连祸接,本大元帅已明令诸将出师北伐。”
兵连祸深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兵连祸深,变起都邑,六师播荡,九服震惊。”
兵连祸结兵:指战争;结:相连。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兵销革偃销毁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无战事。
前蜀 杜光庭《本命醮南斗词》:“垂回凶度厄之慈,开辍死上生之路,使一境之兵销革偃,四时之雨顺风调。”
兵闻拙速指用兵打仗当求速胜而不计战法的巧拙。
《孙子 作战》:“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
兵革满道兵:兵器;革:甲胄。兵器装备胡乱遗弃,塞满了道路。形容战祸伤亡惨重
汉·王充《论衡·寒温》:“六国亡时,秦汉之际,诸侯相伐,兵革满道。”

相关词语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意思解释】1.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草木皆兵【意思解释】语出《晋书·苻坚载记》及《谢玄传》:前秦苻坚进犯中原,被晋军打败,逃至寿阳城,登上城头,望见八公山上草木森森,都像是士兵,又惧又愁。后用“草木皆兵”形容非常恐惧疑虑。
错兵【意思解释】1.犹用兵。错﹐通"措"。
陈兵【意思解释】1.陈列士兵﹔陈设兵力。
长兵【意思解释】1.长兵器﹐戈矛之类。 2.能及远的兵器﹐弓箭之类。
筹兵【意思解释】1.筹划编练军队。
挫兵【意思解释】1.军事上失败之势。
车兵【意思解释】1.车上披甲持械的士兵。《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杜预注:"车兵,甲士。"一说,指车上战士所执之兵器。参阅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盛兵【意思解释】1.结集重兵。
斥兵【意思解释】1.侦察兵。
称兵【意思解释】1.举兵。谓动用武力﹐发动战争。
祠兵【意思解释】1.古代兵将出战,陈于近郊,杀牲飨士卒,谓之"祠兵"。《公羊传.庄公八年》:"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皆习战也。"何休注:"礼,兵不徒使,故将出兵必祠于近郊,陈兵习战,杀牲飨士卒。"王闿运《丁文诚诔》:"曾选士于衡湘,截粤饷以祠兵。"一说,祠兵即治兵。
撤兵【意思解释】1.撤退或撤回军队。
持兵【意思解释】1.手握兵器。 2.带兵。
材士练兵【意思解释】1.犹言勇士精兵。
尺兵寸铁【意思解释】1.比喻微小的武力。
弛兵【意思解释】1.亦作"?兵"。 2.放下武器。
从兵【意思解释】1.归顺的军队。 2.亲随的兵卒。
厨兵【意思解释】1.担任炊事的士兵。
单兵【意思解释】1.犹孤军。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相关成语补全

第一个字是兵的成语的相关成语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
练兵秣马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宋 苏洵《几策 审敌》:“将遂练兵秣马以出于实,实而与之战,破之易尔。”
厉兵秣马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励兵秣马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谓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
砺兵秣马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
明·朱元璋《皇陵碑》:“砺兵秣马,静看颉颃。群雄自乎声教,戈矛天下铿锵。”
厉兵粟马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新唐书 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
牢甲利兵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当此之时,非有牢甲利兵,劲弩强冲也。”
临难铸兵临到危难时,方才铸造兵器。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二十》:“溺者不问队,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老弱残兵军队中年老、体弱、伤残的士兵。指军队中丧失战斗力的部分。也比喻年老体弱、能力很差的人。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即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遣兵调将犹调兵遣将。亦作“遣将调兵”、“遣将征兵”
《禅真逸史》第二八回:“再说延州府丞汤思忠遣兵调将已定,然后自领马步军兵,离寨伺候。”
穷兵黩武穷:用尽;竭尽。黩:任意;轻率。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三国 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所戒。”
勤兵黩武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他终于采纳范文程和汤若望的政见,放弃了徒恃军威的‘勤兵黩武’,采取了招降弭乱的‘文德绥怀’。”
起兵动众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敷传》:“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
强兵富国使兵力强大,国家富足。
清·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西国之所以讲强兵富国者,率以尚器为先。”
穷兵极武动用全部兵力,肆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奢侈无限,穷兵极武,百姓空竭,万民疲弊。”
强兵猛将强兵:强大的军队;猛将:威猛的武将。指军队强大而有战斗力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又没强兵猛将,如何收捕得这伙强人?”
千兵万马犹千军万马。
《南史·陈庆之传》:“先是洛阳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李翰言文章,当如千兵万马而无人声。”
遣将调兵见“遣兵调将”。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0回:“你既是昆仑之士,理当遣将调兵,共决雌雄。”
强将手下无弱兵有本领的将领手下没有懦弱的兵。比喻好的领导必然能带出好的部属。
宋 苏轼《题连公壁》:“俗语云:‘强将手下无弱兵’,真可信。”
弃甲曳兵弃:丢弃;甲:古时军人穿的铁片做成的护身衣;曳:拖着;兵:兵器。丢弃铠甲;拖着兵器。 形容打了败仗而狼狈逃窜。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遣将征兵见“遣兵调将”。
蔡东藩《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七回:“原来魏主嗣欲乘丧南侵,报复旧怨,因将宋史执回,即日遣将征兵,进攻滑台。”
强将之下无弱兵弱:软弱。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好的部属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强将之下无弱兵。恁样的姐姐须得恁样的梅香姐,方为厮称。”
全民皆兵谓把能参加战斗的人民全都武装起来,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王朔《痴人》:“我知道这种勾当已发展到五花八门、全民皆兵的程度。”
轻卒锐兵轻卒:轻装的士兵。锐兵:锐利的武器。轻装勇猛的士兵,手拿锋利的武器。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按兵不动按:止住。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按兵不举犹按兵不动。
元 无名氏《开诏救忠》第三折:“你将那忠臣良将故赃谋,想着你按兵不举心更毒。”明 无名氏《精忠记 挂冠》:“岳家父子三人尽忠报国杀金人望风而走,岂有按兵不举之理?”
哀兵必胜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案兵束甲案:通“按”,手抚;兵:兵器;束:捆束;甲:盔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按甲寝兵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晋 司马彪《九州春秋 傅干》:“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服,易以德怀。愚以为可且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定土分封,论功行赏。”
按甲休兵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东汉 班固《汉书 韩信传》:“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
案甲休兵指停止战事,休养士卒。
《史记 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
兵不逼好兵:出兵打仗;逼:威胁;好:指友好国家。不出兵威胁友好的国家
《孔子家语·相鲁》:“俘不干盟,兵不偪(逼)好。”
兵不接刃作战时兵器没接触。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吕氏春秋 怀宠》:“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兵败将亡兵:军队。军队打败仗,将官阵亡。形容作战失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3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兵败如山倒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3章:“由于主将首先逃走,江西全线孙(传芳)军俄然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
兵不污刃犹兵不血刃。
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威德所加,兵不污刃,收魏博等六州。”
兵不血刃兵:兵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兵不由将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
明·徐渭《续英烈传》第22回:“燕兵知是天助,乘风大呼纵击。南兵乱慌慌,只觉风声皆兵,哪里还敢恋战。遂兵不由将,将不顾兵,各各奔溃。”
兵不厌权见“兵不厌诈”。
《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兵不厌诈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败兵折将折: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6回:“袁本初败兵折将。”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北周 庚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遗,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兵出无名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晋书·石勒传》:“昔赤眉、黄巾横逆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兵出无名,聚而为乱。”亦作“师出无名”。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王书》:“辱告,承上党殿下及匹娄
《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兵车之会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屡次与诸侯会盟,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齐国带有军队,你为“兵车之会”。
《穀梁传 庄公二十七年》:“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
兵多将广兵将众多。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力强大。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凭着俺这里兵多将广,马壮人强,量吴国姬光到的那里,就怕着他哩?”
兵多者败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
清 赵翼《陔馀丛考》:“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差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
兵革满道兵:兵器;革:甲胄。兵器装备胡乱遗弃,塞满了道路。形容战祸伤亡惨重
汉·王充《论衡·寒温》:“六国亡时,秦汉之际,诸侯相伐,兵革满道。”
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金史·粘葛奴甲传》:“时兵戈抢攘,道路不通,奴甲受命,毅然策孤骑。”
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兵贵神速贵:可贵;神速:特别迅速。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为贵。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嘉表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兵贵先声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将有急怒之谋,以生兵革之祸。”
兵荒马乱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败将残兵指战败后剩余的兵将。同“残兵败将”。
明 无名氏《开诏救忠》楔子:“你虽然杀了我一阵,你的军兵可也尽皆折损了,则剩下这一枝败将残兵。”
兵精粮足兵:兵士。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队十分强盛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
杯酒释兵权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
被甲执兵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

相关的造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造句1、美国有11艘航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时候就该动用它们啦。
2、美国有11艘航母,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时候就该动用它们啦。
3、考前两个月就是冲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发兵造句1、不到山穷水尽,我是不想请大帅出手的,况且目前的局势,远水不解近渴,等洛阳发兵过来,起码是十天半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2、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匈奴,却之八百余里,略取河套、河北地。
3、淮南将军候炳山,以无淮南王刘安将令,拒不发兵,朱买臣取出尚方宝剑,斩其首,悬于军中,众将骇服,才将兵东行。
4、新莽在发兵徼讨匈奴知单于的同时,施以分匈奴为十五单于的政策.
5、始皇帝准奏,便发兵晋地征调民夫。
6、不到山穷水尽,我是不想请大帅出手的,况且目前的局势,远水不解近渴,等洛阳发兵过来,起码是十天半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民兵造句1、今年年初,北京朝阳区人武部公开招募选拔民兵,边练边选,最终将留用约400人。
2、鬼子作为民兵的补充,以非正规军的身份把杀戮带到了丛林各处。
3、湖南省军区闻讯而动,按照“三个第一时间”要求,迅速动员集结现役官兵及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搜救,展开了一场与死神抗争的殊死较量。
4、许多逊尼战士显然反对这种策略,因为会激起在他们部落或者什叶派逊尼派混居区什叶民兵的仇恨。
5、我人民解放军战士在民兵的协助下,警惕地保卫着我国的边疆,防御任何敢于来犯之敌。
6、1944年,在他通过下水道逃出集中营后,他参加了半官方的波兰民兵。



纸上谈兵造句1、这项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能纸上谈兵。
2、我最讨厌那种纸上谈兵没有实际能力的人。
3、我认为,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能纸上谈兵。
4、青春不是写回忆录,而是谱进行曲;青春不是挥霍浪费,而是开拓奋斗;青春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冲锋陷阵。54青年节,快乐向前迈步,幸福非你莫属!
5、怀揣梦想来到社会,一腔热血想要腾飞,苦苦挣扎忙碌疲惫,前途渺茫两眼模黑,安居乐业纸上谈兵,振作还是沉迷颓废?努力!加油!不要气馁!




缓兵之计造句1、他将他们的外交政策称为缓兵之计。
2、对此,俄军事观察家指出,这只是缓兵之计.
3、敌军使用缓兵之计,我军洞烛其奸,最后使其阴谋破产。
4、本来这次小儿子和其他子女达成赡养协议,他们以为他已经会承担起自己的那份义务,没想到那只是小儿子的“缓兵之计”,他根本无心供养父母。
5、我军主动撤退,只不过是一种缓兵之计。
6、敌人要求谈判,是缓兵之计,我们可不能麻痹大意。
7、该发言人答道:这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
8、设置贸易壁垒不过是缓兵之计,根本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9、这是敌人的缓兵之计,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牛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