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网

监试造句

造 句监试造句
组 成 - -
监试造句 1、训政时期,监察院拥有弹劾、审计、调查、纠举、建议、监试和同意等监察权。
2、历充顺天文武乡试同考监试官、文武会试监试官、考试汉学教习官。
3、监试御史、提调官等用二等席,每桌内馔鱼、鸡、鸭、猪等二十碗,果食蔬食等均与一等席同。
4、接下来,监考人员要进行查号,再次核对考生身份,由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等大小考场官员负责,分段严查,按照年龄、相貌逐一核对。
5、朝廷不得不对此加以戒饬,下令一旦发现试卷雷同,即将应试者黜落,考官、监试官也一例黜退。
6、三年大比充监试官,大计充考察官,秋审充主稿官。
7、同考官、监试御史、提调官等用二等席,每桌内馔鱼、鸡、鸭、猪等二十碗,果食蔬食等均与一等席同。
8、浙江省东阳中学考点也有人作弊,主监试上报,考点主考隐瞒不报。
9、测试方式为全体干警书面测试,纪检组监试、评分。
10、发榜当日晚,考试院正副院长戴季陶、钮永建在考试院内“华林馆”设宴宴请全体考试合格人员,特邀全体监试、典试、襄试委员作陪。
11、顺治二年,规定会试要以内阁部院、翰林院、詹事府等官员4人为读卷官,兵部以满、汉族的官员为提调,另有御史作为监试。
12、三进院落正中是“聚奎堂”,为正副主考官的办公室,两边也有几个小院,是同考官、内监试、内掌卷等“内帘官”们办公居住的场所。

监试相关造句

监试相关的词语

监监【意思解释】1.监,通"鉴"。明察。 2.监,通"鉴"。卓立不倚貌。
重监【意思解释】1.关押死囚的牢房。
祠监【意思解释】1.管理祠堂的人。
查监【意思解释】1.巡查牢房。
厨监【意思解释】1.古代宫廷的厨官。
吃监【意思解释】1.坐牢。
出监【意思解释】1.犹出狱。
阿监【意思解释】1.太监。
秉笔太监【意思解释】1.明代皇帝谕旨或批发奏章﹐常授命内监先写事目﹐称之为"秉笔太监"。
北监【意思解释】1.指明代北京国子监。以与称南监的南京国子监相对。
碧虚上监【意思解释】1.传说中仙人董奉的尊号。
风监【意思解释】1.风鉴。
反监【意思解释】1.反视;反照。引申为自我省察。
宫监【意思解释】1.即太监。 2.犹宫禁。 3.官名。隋唐时离宫设有宫监﹑副监。
官监【意思解释】1.指负责监督的官吏。
港务监督【意思解释】国家设在港口行使航务行政管理权的机关。任务是监督进出港口的本国和外国船舶遵守国家的有关法令和规章,维持港口航行秩序;办理船舶进出港口的签证;管理引航、信号、停泊;保护航道,防止水域污染等。
狗监【意思解释】1.汉代内官名。主管皇帝的猎犬。
贡监【意思解释】1.明清时生员入国子监读书者叫贡生,又称"贡监"。
贺监【意思解释】1.唐贺知章尝官秘书监,晩年自号秘书外监,故称。
黉门监生【意思解释】1.明清时国子监的生员。也有的是恩荫或捐纳而得的。
试试缩缩【意思解释】1.畏葸退缩貌。
尝试和错误说【意思解释】与“领悟说”相对立。美国桑戴克的学习理论。他通过对动物的大量观察和实验,发现动物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经过多次尝试,逐渐发现并保留了正确的反应,淘汰了错误的反应,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人类的学习也是一个试误的过程。
除试【意思解释】1.除官任职。
长材小试【意思解释】1.犹言大材小用。
策试【意思解释】1.古代以策问试士﹐因称对臣下或举子的考试为"策试"。
常试【意思解释】1.平素的训练。
趁试【意思解释】1.犹赴试。
程试【意思解释】1.按规定的程式考试。后多指科举铨叙考试。 2.程试之文卷。
持戈试马【意思解释】1.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漕试【意思解释】1.宋贡举考试方式之一。景佑年间,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此后形成制度,由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举人﹑宗女夫等,举行考试,试法同州﹑府解试。漕试合格,即赴省试。宋赵升《朝野类要.举业》有"漕试"条。
从试【意思解释】1.赴试;参加考试。
充试【意思解释】1.参加科考。
呈试【意思解释】1.举荐考试。 2.科举时代为防诈冒,应试者先投奏状,由试官检验核准,称呈试。
春试【意思解释】1.唐代考试定在春夏之间。宋诸路州军科场并限八月引试,而礼部试士,常在次年的二月,殿试则在四月;于是有春试﹑秋贡之名。元代于八月乡试,二月会试,明清相沿。故也称会试为春试。参阅《宋史.选举志二》﹑清赵翼《陔馀丛考.试期》。
春官试【意思解释】1.即礼部试。
初试锋芒【意思解释】1.见"初露锋芒"。
初试【意思解释】1.初次试用。 2.分几次举行的考试的第一次考试。
测试【意思解释】1.测量试验。
按试【意思解释】1.查考。 2.巡视考试事宜。
不试【意思解释】1.不用;不被任用。 2.未经试验。

监试相关的成语

狂吟老监狂:纵情放荡。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外号。借指狂放的诗人
行监坐守监:监视;守:看守。指对人的一言一行都在严密地监视和看守
监临自盗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同“监主自盗”。
监貌辨色监:通“鉴”,照,察;貌:容色,外表;辨:辨别,明察;色:脸色。通过观察脸色来辨别对方的心思。形容为人机灵
监门之养监门:守护里门的人;养:衣食用度。守护里门人的微薄生活费用。比喻艰苦节俭的生活
监市履狶比喻善于体察事物。
监守自盗监守:看管;盗:盗窃。盗窃自己经管的财物。
监主自盗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同“监守自盗”。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不错。
屡试屡验验:有效果。多次试验,都很灵验。
柳营试马柳营:军营。比喻带兵的将领纪律严明
长材小试犹言大材小用。
持戈试马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驰马试剑跑马舞剑。指讲习武事。驰:快跑。
初试锋芒见“初露锋芒”。
发硎新试硎:磨刀石。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试才录用指根据他人的能力大小给予录用
试金石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牛刀小试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试验。比喻有大本领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日试万言以每天试写万言为验;以一日写上万字的文章为考校。极言才气横溢,文思敏捷。
日省月试省:检查;试:考核。每天检查,每月考核。形容经常查考。
选歌试舞见“选色征歌”。
小试锋芒比喻稍微显示一下本领。
小试牛刀稍微用一下宰牛的刀。比喻有大才的人在小事上试一下身手
新硎初试形容很锋利。多比喻经过长期准备或训练后刚上任做某事;初露锋芒。
及锋而试及:乘;锋:锋利,比喻士气高昂;试:试用。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
及锋一试及:趁着;锋:锋利。趁锋利的时候用它。比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
以身试法身:亲身;指生命;试:尝试;法:法律;刑法。拿性命去尝试法律。

监试相关的成语分类

监试相关的成语补全

监试相关的成语接龙

监试其他造句

监斩造句1、刺客在南京小营被处死,监斩官是马新贻之弟,他特制了利刀、铁钩,命刽子手以铁钩将刺客肉钩下割碎,行刑达6小时之久,才剖腹挖心。
2、监斩官们听了这些话,了解了王的坦诚。
3、他快马冲至监斩台,大叫:“刀下留人!”。
4、他叮嘱监斩官们仔细观察王临刑的言行.
5、他猜王也许是用政府的钱来买那些动物的吧,就叮嘱监斩官们仔细观察王临刑时的言行。
6、姜家一干人犯,已经押到菜市口,现在请城主大人监斩!
7、姜家一干人犯,已经押到菜市口,现在请城主大人监斩!
8、有的通过买通监斩官和刽子手,不将头完全砍断,还连着一点皮肉,使之不成为断头鬼。

监生造句1、陈监生有个侄女,小字儿叫彩凤,原是个望门寡,花容月貌,蕙质兰心,模样儿,聪明儿,都是天下第一号。
2、虽说古人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俚语,可唐监生却从来没想到过一个人三月不见居然会发生如此剧变,变得完全成了另一个人。
3、自明景泰元年始,富家子弟捐纳财货于官府,以入国子监肆业,称为监生,可不经府州县学考试,直接参加省城或京城的考试。
4、过得辟雍宝殿,有一个巨大的殿堂,名为‘彝伦堂’,是作为国子监藏书处,不论是贡生还是监生,都可以在这里自由的阅读书籍。
5、身为礼部尚书本就是不少监生编修们的座师,亲手夺去门生的功名他不愿,身为胤祉的心腹亲近之人,子不杀伯仁伯仁因你而死,他不甘胤祉成为“士林之贼”。




监控造句1、据监控数据显示,1月烟台六区仅福海城、嵛景华城等盘有推新计划。
2、有些应用于室内的监视系统,因为在室内光源不足情况下,使的某些影像中会产生偏暗的区域,以致无法有效的达到监控的目的。
3、在网络通信部分,通过串口转网口模块实现将每个车载分屏器接入以太网,通过以太网可对每个车载分屏器实时监控。
4、在马里兰州,密尔沃基和其他地方,警察正在使用因特网发布视频或者粘贴从监控录像截取的静止图像,让公民指认图像中的人,以破获”快闪党“案件。
5、黎明曾被曝控制欲望强,爱操控女友,无论是和乐基儿、舒淇、李嘉欣交往,总是安插亲信全天候监控。
6、显然是色情网站浏览习惯,这些信息尤其能让你监控的人名声扫地。
7、常规多元统计过程监控在检测上述过程变化时并不十分有效。
8、这里龙蛇混杂,盘踞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社会帮派,由于老宅区电子监控系统不到位,又有一张以八里巷为主,如蜘蛛网一般遍布千家万户。
9、介绍以大屯煤电公司姚桥煤矿为应用背景的注水流量监测监控装置。
10、结果表明EIB总线具有良好的特性,基于EIB总线开发一种管理监控软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必然的趋势。
学监造句1、我们把他的车丢在外面,使他遭到学监的严历指责.
2、学监要他说出他的行为的理由.
3、学校里有很多学监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
4、棠中外语学校学监徐文基教授也支持文理不分科,“高中是基础教育阶段,通俗性广博性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5、我们把他的车丢在外面,使他遭到学监的严历指责.
6、学潮目的是学校改名、改戴大学的四角帽,把学监等人扣押起来,最后叫日籍校长在深夜给予答复。
7、他竟没有感觉到自己这一生是怎么过去的,因为他出了中学大门。就直接跨进了办公室,只不过从前望而生畏的学监,如今换成了他怕得要命的上司。
8、学监听了好似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脾气又发不得,只是唯唯听命。
9、正当着正装的校方学监走上讲台,中国听众转向那名男子时,他投掷了一只灰色运动软鞋。
探监造句1、然而这几天的媒体,你方唱罢我上场的,却是接二连三的“探监”报道,叫人眼光缭乱。
2、唯有母亲,每个月都会拄着拐杖踽踽独行在探监路上……母亲唯一的愿望就是想让儿子守在她跟前,陪她说说话,也能多看儿子几眼。
3、当地时间7月2日,切图马尔监狱的看守发现一名前来探监的少女离开时拖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黑色旅行箱,她四下张望,神情非常紧张。
4、他的妻子2012年12月31日前往萨曼甘省首府艾巴克的监狱探监,后被发现死在监狱一会客室内。





试院造句1、参加文科的士子无论是参加乡试、府试、道试都有专门的考场与试院,参加会试更是有贡院。
2、清华虽不惜“追加指标”来将之录取,却无奈省考试院以“程序违规”为由横加阻梗。
3、在夔州,陆游只是一名闲官,他做了几篇无关紧要的文章,也参加过一次试院阅卷的工作。






试图造句1、长久以来,bbc都试图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两种类型的节目之间把人们吸引过来观看那些在别处看不到的优秀的素材,然而科技的进步增加了人们的选择范围,这使得bbc的任务更加复杂化了。
2、我以一名随军观战人员的身分,试图到尽可能靠近前线的地方去.
3、不要试图将上述道理讲述给别人听。他们只看表面,永远都不会真正明白。
4、但是据称,吉拉尼那些高明的支持者也试图在这方面与其一决高下.
5、随着这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逐渐平息,我试图恢复镇静;当孩子凝视你时你会想要表现的坦然一些。
6、之后当她们试图在该超市另一个支店故伎重演时被拍到,与早先的偷盗镜头连接起来并被逮捕。
7、最徒劳无功的行为莫过于试图去猜测大户与炒手的心理。
8、从这里开始,让世界感受到痛苦!我要在这战火纷飞的俗世中打上停战的休止符,这就是神的使命。当你们试图寻找死亡的意义……能找到的……只有痛苦……和不知道归向何处的憎恨……,草菅人命的杀戮......永无止境的憎恨.......不可治愈的痛苦。岸本齐史
9、封建皇帝试图任用酷吏来整肃天下,其实不过是救火扬沸罢了。
试行造句1、建议大秦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工作试行养修分离新体制。
2、军事法院试行审理军内民事案件,引发了一些争议.
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颁布10天后,深振业成为首家实施股权激励的G股公司。
4、两部委:9月起试行私家车6年内免检。
5、卡尔扎伊临时政府将试行六个月,然后由部落长老成立的政务会接管一年半,再进行大选。




试验造句1、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验证了该判定方法对分离点位置判定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着重阐述在实际工况,根据对比试验,证实我们设计研制摩擦片的适应性。
3、利用从新西兰引进的优质杜泊绵羊为父本,分别与湖羊和小尾寒羊进行经济杂交试验。
4、为了探索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措施,利用冬闲田进行了不同种植方式栽培马铃薯的试验。
5、根据徐简在靖港试验的乡官制度,太平天国的乡设乡长一名,下面有人事局、司法局、教育局、武装部等机构。
6、因此,瑞士的研究人员将某一非甾体抗炎药与其他NSAIDs或安慰剂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并做了综合分析。
7、对一种改进的拟粘滞摩擦阻尼器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
8、而且,伊文斯称,即使没有找到希格斯玻色子,这次试验也不会徒劳无功。
9、以常规液体授粉溶液为基础,通过几种天然矿物稳定剂的筛选与应用,进行了酥梨、晋蜜梨、幸水梨、黄金梨梨树品种的坐果试验。
10、发动机台架试验表明:加入此种添加剂后对各种汽油的燃油经济性有大幅改善作用,对乙醇汽油的效果尤甚。
乡试造句1、理想是远大的,现实是残酷的,凌阳至今未能通过乡试,甚至于监生的身份都得益于祖宗的荫庇。
2、1563年,大明嘉靖四十二年,在朱士仁十六岁的时候,他通过了大明癸亥乙科京城秋闱乡试,获得了举人身份。
3、其间他曾两度典试顺天、广西乡试,除了悉心选取人才,未曾收受一份贿赂。
4、‘自后遇乡试,礼部必详阅试录与各生公据,有仍前离经叛道、诡词邪说者,则治监临考官之罪,黜其中试者为民。
5、魏好古中了秀才之后,却没有参加乡试,而是四方游学,拜访名师,后来,在洛阳龙门书院的理学大儒顾双门下学习,直到一年前才回到了肃宁,准备今年的秋试。
6、至于说起春闱背后的黑幕,李墨源其实早有耳闻,本身在省里举行的乡试也是闹腾得厉害。
7、刻印三年后,他的儿子宝俭,参加北方闱场癸酉年的乡试,考取举人。
8、什么八字没一撇啊,五日之前,接到吕先生飞鸽报喜,哥哥高中今科湖广乡试三十六名亚元。
9、所谓的蒙童,取材千字文之中,赋诗一首,且需天地文星震动,天地为证,圣贤决断,通过者,方可获得第一缕才气,才能够有资格参加童生乡试。
10、1876年(光绪二年)和1879年,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
牛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