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网

第三个字是其的成语

第三个字是其的成语大全

连抵其隙连续攻击他谈话中的漏洞
理过其辞过:超过。说理过甚而文采不足
南朝·梁·钟嵘《诗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两全其美全:顾全;在全;美:美好;美满。做一件事圆满地照顾到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司徒,你若肯与了我呵,堪可两全其美也。”
乐在其中乐:快乐;乐趣。在做事情中能得到乐趣。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曲尽其妙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晋 陆机《文赋》序:“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穷极其妙形容极其美好
唐·无名氏《巴西侯传》:“又美人十数,歌者舞者,丝竹既发,穷极其妙。”
曲尽其巧曲:委婉细致。曲折而委婉地将其中的奥妙之处充分表达出来
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引状》:“昔祖宗之朝,崇尚辞律,则诗赋之工,曲尽其巧。”
曲尽其态曲:委婉细致。曲折委婉地充分表达其姿态。形容表达技巧非常高明
明·陶宗仪《辍耕录·叙画》:“画之为用大矣,盈天地间者万物,悉皆含豪运思,曲尽其态。”
亲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恰如其分恰:恰好;分:分寸。合适的界限。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赏分轻重,俱是阎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无不欣喜。”
秦失其鹿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欺以其方欺:欺骗;其方:合乎情理的方法。比喻坏人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欺骗别人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爱非其道道:方法。对某人很亲爱,方法不对头。指父母对子女的溺爱
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
不安其室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不得其死得:取得,获得。指人不得善终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不得其所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论》:“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与歌咏,各言其情。”
不乏其人乏:缺乏;其人:那样的人。不缺少那样的人。
清 吕留良《与陈执斋书》:“然则如今之篯侯,远近不乏其人。”
不改其乐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不计其数计:计算。没法子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不堪其忧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
《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不胜其烦不胜:承担不了;烦:烦杂。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秦太师当国,有谄者尝执政矣,出为建康留守,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患。”
不胜其苦胜:禁得起。不能忍受那种苦楚
唐 白行简《李娃传》:“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生不胜其苦而毙。”
不私其利私;私有。不把利益据为己有
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不伐其功,不私其利。”
不胜其任胜:能担当。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不厌其烦厌:嫌;烦:麻烦。不嫌麻烦。
宋 袁燮《挈斋集》:“贽之先君,不惮其烦,而帝每不能听。”
不厌其繁厌:嫌。不嫌繁杂;不嫌麻烦。
明 吕坤《呻吟语》:[天]极精细,色色象象,条分缕析而不厌其繁。”
不厌其详厌:嫌;详:详细。不嫌过于详细。指越详细越好。也作“不厌求详。”
宋 朱熹《答刘公度》:“讲学不厌其详,凡天下事物之理,方册圣贤之言,皆须子细反复究竟。”
兵在其颈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国语 周语中》:“兵在其颈,不可久矣。”
不知其详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闻,不知其详。”
瞠乎其后瞠:瞪眼。在后面直瞪眼;赶不上。形容远远地落在别人后面。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厕身其间指某件事自己参与在内。
厕足其间厕足:插足。在里面插一脚。
鲁迅《月界旅行辩言》:“绝无一女子厕足其间,而仍光怪陆离,不感寂寞,大为超俗。”
洞察其奸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
洞见其奸洞:洞察,洞悉;奸:奸伪。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能力强,看问题敏锐
《元史·许衡传》:“李林甫妒贤嫉能,明皇洞见其奸而不能退。”
地尽其利尽:全部;利:利益。指土地等自然环境充分发挥作用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得售其奸售:推销,推行。得以推行他的奸计
章炳麟《为辛亥同志俱乐部纠正段祺瑞废止法统令通电》:“主权所在,名器不可假人,勿令矫伪者得售其奸也。”
独擅其美独:独自;擅:据有。单独占据美名或美好的事物
《晋书·刘元海载记》:“大丈夫若遭二祖,终不令二公独擅美于前矣。”
独善其身善:弄好。原指加强其自身的品德修养。现指只要自己好而不关心别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独行其道道:信念、主张。独自去实现自己的主张。
《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洞悉其奸洞:洞察,洞悉;奸:奸伪。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能力强,看问题敏锐
明·沈德符《野获编·列朝·庙议献谄不用》:“甫出口,而上已洞悉其奸,斥逐不已。”
独行其是是:对的。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茅盾《子夜》七:“美国还不能在世界上独行其是,尤其在东方,他有两个劲敌。”
洞烛其奸洞烛:洞察;洞悉。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力强;看问题敏锐。
《明史 董传策传》:“(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二三其操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南朝 梁 任昉《求为刘献立馆启》:“贫不陨获其心,穷不二三其操。”
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诗经 卫风 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其节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二三其意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
罚当其罪罚:处罚,惩罚。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
唐·王方庆《魏郑公谏录·对百官应有堪用者》:“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复蹈其辙蹈:踏上;辙: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宋史·子砥传》:“今复蹈其辙,譬人畏虎,唁虎以肉,食尽终必食人。”
泛泛其词泛泛:浮浅,寻常。形容说话或行文只是表面文章,并不打算真正解决问题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6章:“查办一下,并且下了一道泛泛其词的禁烟命令。”
吠非其主吠:狗叫。狗朝着外人乱叫。旧比喻各为其主。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六》:“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果不其然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稀罕。’,今日果不其然。”
各从其类从:听从,顺从;类:种类,同类。各自都按其好坏或种类聚集在一起
《周易·乾》:“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各从其志从:听任;志:志向。各人执照各人的意志行事。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周易 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各得其宜谓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荀子·正论》:“圣王在上,图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躬逢其盛躬:亲自,亲身;逢:赶上;其:代词;盛:盛况。指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
唐 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恭逢其盛恭:恭敬;逢:遇到;盛:盛况,盛会。敬逢这一盛况或盛会。
明·许三阶《节侠记·二十五·诬激》:“这是卿等调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
各尽其责各:各自,每个;尽:完全;责:职责。指每个人要尽到自己的职责
鬼瞰其室谓鬼神窥望显达富贵人家,将祸害其满盈之志。
《文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李善注引李奇曰:“鬼神害盈而福谦。”刘良注:“是知高明富贵之家,鬼神窥望其室,将害其满盈之志矣。”
各如其意各:各自;如:如愿。指各自都如愿以偿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每诏令议义,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果如其言果:果真,诚然。指事物的发展变化果然像所说的那样
晋·葛洪《抱朴子·至理》:“果如其言,吕后德之,而逼令强食之,故令其道不成耳。”
故甚其词指说话故意夸大,脱离事实。
清 黄钧宰《金壶浪墨 汉奸》:“盖我军所用侦探,率以数百钱,遣无赖小民,道听途说,或且故甚其词,以恫喝将士,摇动人心。”
过甚其辞话说得超过了实际。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三:“说来恐怕有些人不大肯信,以为我是过甚其辞。”
过甚其词话说得太过分;与实际不相符。
茅盾《子夜》:“市面上的消息也许过甚其词。”
各司其事司:主管,经营。各自管好各自的一摊事。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四回:“今日便须派定路数,各司其事。”
各为其主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关羽传》:“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各行其道各自按照自己的轨迹行走或按认为对的去做
王朔《动物凶猛》:“当我们纷纷走向了社会,在人生旅途上各行其道,殊途不同归。”
各行其是行:做;是:对的;其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形容思想、行动不一致。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两者俱贤,各行其是。”
高下其手犹言上下其手。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五代以来,诸州马步军虞侯以衙校为之,太祖虑其任私,高下其手,乃置司寇参军,以进士、‘九经’及第人充之。”
各行其志见“各从其志”。
《北史·宇文孝伯传》:“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徙必不免祸,奈何?’孝伯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知欲何之!且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足下若为身计,宜远之。’于是各行其志。”
弥缝其阙弥缝:补救;阙:过错。补救行事的过失。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名符其实见“名副其实”。
茅盾《全运会印象》:“那边的‘国术场’还有一个老头子穿了长衫舞刀,这在中年太太之流看来,还不是名符其实的‘大杂耍’么?”
名过其实名声超过实际才能。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
眇乎其小眇:微小。形容非常微小
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
莫明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然而看他前两回来买东西,所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内行……想来想去,总是莫名其妙。”
莫名其妙莫:没有什么人;名:表达;说出。没有人能够说出其中的奥妙。形容事情奇怪;不合常理。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陬邑官亲》:“及进西瓜汤,饮兰雪茶,莫名其妙。”
马牛其风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
勉为其难勉:勉强;为:做;干。勉强去做力所不及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只要大家同意,我就勉为其难。”
顺从其美美:美德。因势利导,发扬优点
宋·王谠《唐语林·政事》:“璟,多所裁断,颋皆顺从其美,璟甚悦之。”

相关词语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意思解释】1.见"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意思解释】1.见"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意思解释】1.语出《孙子.计》。原谓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解释】1.谓不在某个职位上,就不过问该职位的事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解释】1.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精良。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意思解释】1.比喻外表华美而内质破败。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意思解释】1.比喻处理工作,解决问题,宁可少一些,但是一定要彻底。
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意思解释】1.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知其一未知其二【意思解释】1.同"知其一不知其二"。
知其一未睹其二【意思解释】1.同"知其一不知其二"。
知其一不知其二【意思解释】1.《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庄子.天地》:"识其一不识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后常用"知其一不知其二"形容只知道事物的一个方面,而缺乏全面了解。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意思解释】1.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面。
有其父必有其子【意思解释】1.谓子肖其父。语本《孔丛子.居卫》:"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
出其不意【意思解释】在对方尚未意料时行动,后泛指出乎别人意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同学们出其不意,送给他一束鲜花,祝他生日快乐。
陈其美【意思解释】近代民主革命者。字英士,浙江吴兴(今湖州)人。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后在沪浙等地活动,并加入青帮。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时,任庶务部长。武昌起义后,参加光复上海的武装起义,被举为沪军都督。曾派人暗杀陶成章。后参加讨袁战争。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总务部长。后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于上海。
出其不备【意思解释】1.犹言出其不意。
瞠乎其后【意思解释】1.干瞪着眼,落在后面赶不上。语出《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絶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柴立其中央【意思解释】1.谓像枯木般地无心而立于中央。 2.引申为中立。
出其不虞【意思解释】1.犹言出其不意。
充其量【意思解释】1.表示做最大限度的估算,犹言至多。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相关成语补全

第三个字是其的成语的相关成语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糟粕:酒糟,比喻无用的东西。把有用的东西留下,把无用的东西丢掉
马南邨《不要秘诀的秘诀》:“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
去其糟粕,存其精华糟粕:酒糟,比喻无用的东西。把有用的东西留下,把无用的东西丢掉
李锐《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学生时代》:“他们对于中国的旧东西和外国的新东西……是‘去其糟粕,存其精华’,是‘斟酌国情,两无所偏’。”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春秋 孔子《论语 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同类聚集。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其:敌方;意:意料。乘敌方没有防备突然攻击,行动出乎对方意外
春秋·齐·孙武《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
《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2期:“那些还不觉悟的人就冷眼旁观,吹毛求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荀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宁愿。宁愿相信它有,不可相信它没有。指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元·无名氏《盆儿鬼》楔子:“那先生都叫他做贾半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孩子去意已决。”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唐 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玉:珍宝;败絮:破烂棉絮。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明 刘基《诚意伯集 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其言观其行听一个人说什么,又看他做什么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1回:“自以为举世可欺,听其言而观其行,殊不知肺肝如见。”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这样,如此。知道是这样,但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无论为哀为乐,为怨为怒,为恋为骇,为忧为惭,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知其一不达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宋·苏轼《汉武帝论》:“知其一,不达其二;见其利,不睹其害。”
正其谊不谋其利正:合于法则的;谊:通“义”,合宜的道德、行为;谋:图谋。言行合乎正义,不谋个人私利
《汉书·董仲舒传》:“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
知其一不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知其一未睹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汉·扬雄《长扬斌》:“若客所谓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也。”
知其一未知其二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先秦 庄周《庄子 天地》:“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面。同“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哈哈,你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你说,咱们先买地,后盖房呢,还是先盖了房子后买地?”
止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什么样的父亲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儿子。
《孔丛子·居卫》:“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嘤:鸟鸣声。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连抵其隙连续攻击他谈话中的漏洞
理过其辞过:超过。说理过甚而文采不足
南朝·梁·钟嵘《诗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两全其美全:顾全;在全;美:美好;美满。做一件事圆满地照顾到两个方面;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司徒,你若肯与了我呵,堪可两全其美也。”
乐在其中乐:快乐;乐趣。在做事情中能得到乐趣。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其道亡繇亦作“其道无由”。找不到门径;无法办到。
东汉·班固《汉书·刑法志》:“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亡繇也。”
其道无由见“其道亡繇”。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
曲尽其妙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晋 陆机《文赋》序:“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
穷极其妙形容极其美好
唐·无名氏《巴西侯传》:“又美人十数,歌者舞者,丝竹既发,穷极其妙。”
曲尽其巧曲:委婉细致。曲折而委婉地将其中的奥妙之处充分表达出来
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引状》:“昔祖宗之朝,崇尚辞律,则诗赋之工,曲尽其巧。”
曲尽其态曲:委婉细致。曲折委婉地充分表达其姿态。形容表达技巧非常高明
明·陶宗仪《辍耕录·叙画》:“画之为用大矣,盈天地间者万物,悉皆含豪运思,曲尽其态。”
其乐不穷穷:穷尽、尽头。指某一事物带来的乐趣无穷无尽。亦作“其乐无穷”、“其乐无涯”。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故玄之所在,其乐不穷”
亲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其乐融融其:代词,其中的;融融:和乐的样子。形容十分欢乐、和睦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其乐无穷乐;乐趣;穷:尽头。指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
宋 邵雍《伊川击壤集 君子饮酒吟》第16卷:“家给人足,时和岁丰;筋骸康健,里闬乐从;君子饮酒,其乐无穷。”
其来有自自:来由。事情的出现有原因,并非偶然
宋·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其貌不扬其:他的;不扬:不出众。指人的外貌不漂亮。也形容器物不美观。
唐 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胡为将,胡为相?”
其命维新命:天命;维:乃。指承受的天命是新的。比喻国运昌盛,气象一新
《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其奈我何奈:如何。能把我怎么样?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0章:“段还以为‘我不自动辞职,总统其奈我何’!”
全其首领保住脑袋与性命
汉·杨恽《极孙会宗书》:“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
阒其无人阒:空。指空荡荡,没有一人。
《周易 丰》:“窥其户,阒其无人。”
求其友声朋友以意气相投而结交,如昆虫以同声而相应
《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恰如其分恰:恰好;分:分寸。合适的界限。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赏分轻重,俱是阎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无不欣喜。”
秦失其鹿鹿:喻指帝位。比喻失去帝位。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其势汹汹其:他的;汹汹:来势浩大。形容来势盛大凶猛的样子。
《荀子 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其味无穷味:回味;玩味;穷:尽。形容含义深刻;让人回味不尽。
宋 朱熹《四书集注 中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
欺以其方欺:欺骗;其方:合乎情理的方法。比喻坏人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欺骗别人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其应若响比喻对答迅速,反应极快。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相关的造句

知其一不知其二造句1、师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去岁今年诞生之主,须为男身,或许,此子俊美异常,风骨嘉怡,又或者终身无须无髯而已。
2、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然会这么说了。
3、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省里派下来的当然要团结好,但是土鳖也不能忽视,土鳖的用处更大呢。
4、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然会这么说了。





听其言观其行造句1、他听其言观其行,很快意识到,她们来送东西是作幌子,目的是瞎子买锅——摸底。
2、小妹妹很讨人喜欢,时而跳舞,时而唱非常好听其言观其行歌。
3、这个师侄虽然在穿扮上新潮得令他看不惯,但听其言观其行,穆师兄的教育挺成功,本质还是好的。
4、他听其言观其行,很快意识到,她们来送东西是作幌子,目的是瞎子买锅——摸底。
5、不怪,听其言观其行,才能真正的了解一个人的品行,而且师父你经过如此大变,警惕一些没错,如果换成我或许我还做不到师父这样的磊落。
6、听其言观其行,此人实在是有些难登大雅之堂,但是为何从婉蓉小姐的口中,说出如此赞美此人的话呢?公主亦是如此。
7、虽然接触这个年轻人的时间还很短,但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老人对孙悟空沉稳的作风已经是很满意。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造句1、在继承文化遗产时,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我们应该正确评价先秦儒家法律思想中的“礼治”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采取西方全国办法的关键在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我们应该正确评价先秦儒家法律思想中的“礼治”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5、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邓拓




听其言而观其行造句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2、相反他觉得“刚毅木讷近仁”,倡导“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对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由此才能达到脱俗的境界。
3、他的就职演说很精彩,但我们还要听其言而观其行。






有其父必有其子造句1、腼腆,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2、迷恋金发姑娘的人啊。有其父必有其子。
3、此外,我们发现男性脸部透出的阳刚气质的确符合“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一规则:有阳刚之气的父亲会生出具有相同气质的儿子。
4、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如果你将自家的十八辈祖宗的坟刨出来向我磕头赔错,我便放过你们!
5、小神牛们一个比一个闹腾,天天晚上熬夜白天玩,据梅朵阿妈回忆说,这些孩子、比强巴小时候还会折腾,简直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牛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