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网

第三个字是于的成语

第三个字是于的成语大全

儗不于伦见“儗非其伦”。
朱自清《序》:“后一类呢,恕我儗不于伦,像吴山四景园驰名的油酥饼。”
了然于胸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晋书 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聊胜于无聊:稍稍;稍微。比完全没有稍微好一些。
晋 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龙战于野群龙在郭野大战。比喻群雄争天下
《周易·坤卦》:“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青出于蓝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求道于盲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求过于供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青过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宋 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强加于人把一个人或一方的意见、看法勉强加诸于别人
王朔《过把瘾就死》:“你就是这么霸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强加于人,而我不吃这一套!”
情见于色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生甚怒之,情见于色。”
栖鸟于泉栖:栖息。让鸟栖息在水里。比喻处理或用人不当
《南史·吴庆之传》:“若欲见吏,则是蓄鱼于树,栖鸟于泉。”
迁怒于人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迁怒于众迁怒:受甲的气向乙发泄。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凡见了这一干人,心中又畏又让,未免又气又恨,亦且迁怒于众。”
切切于心切切:情意恳切的样子。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思念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一折:“自从父母亡过,那郑彩鸾也不知去向,小生常切切于心,不能见面。”
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信任。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取信于人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不安于室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诗经 邺风 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郑玄注:“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不安于位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不齿于人指被人看不起。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杂志》:“以为士人不齿,放弃终身。”
冰寒于水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不绝于耳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重归于好归于:回到;好:和好。指彼此重新和好
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为什么有的人使朋友损失巨大却能重归于好,有的人只因为说了短短两句话却使朋友终生无法原谅?”
藏巧于拙有才能而不显示出来。
明·洪应明《菜根谭》:“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厝薪于火厝:同“措”,放置;薪:柴。置柴堆于火之上。比喻潜伏着极大危机
《清史稿·诸王》:“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于火而云安,结巢于幕而云固也。”
胆大于身犹言胆大如斗。谓无所忌惮。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独异于人独:独自,单独;异:不同。独自与别人不同的。一般指不同于世俗。
《老子》第二十章:“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凤凰于飞本指凤和凰相偕而飞。比喻夫妻和好恩爱。常用以祝人婚姻美满。
《诗经 大雅 卷阿》:“凤皇于飞,刿刿其羽。”
凤皇于飞见“凤凰于飞”。
《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
凤皇于蜚见“凤凰于飞”。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懿仲欲妻完,卜之,占曰:‘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锵锵。’”
福生于微微:小数名,长度为0.000001寸或圆度的六十分之一秒。福佑生于细微的小事件中
汉·刘向《说苑·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
俯仰于人俯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形容一举一动都随人摆布
明·焦竑《玉堂丛语·宠遇》:“平生诗文甚多,不能俯仰于人,故能不显云。”
耿耿于怀耿耿;形容有心事。老是放在心里;不能忘怀。形容有无法排遣的心事。
宋 文天祥《贺前人正》:“心绕贺星,遥指于轸中,拳拳公寿,雪立于门外,耿耿于怀。”
供过于求供给的数量比需要的多。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凡物之所在市也,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落。”
耿耿于心耿耿:有所悬念而不能忘怀。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余拟为一诗,而其理精微,笔力不足以阐发,凡数易稿,皆不自惬,至今~。”
公诸于世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
《上饶集中营·茅家岭地狱》:“把许多革命青年、爱国志士的遭遇,公诸于世。”
公之于众公:公开;之:代指事物的内容;于:向;众:大众。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8回:“曾向玉帝上过条陈,拟把电力公之于众,要使人间负有执法权者,皆可利用吾电,以惩治恶人。”
民保于信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左传·定公十四年》:“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
莫逆于心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示贬于褒犹言寓批评于表扬。
明沈德符《野获编 礼部 南礼部恤典》:“石以违拂不成为义,张以怀情不尽为义,皆上所亲定。盖圣意示贬于褒也。”
授柄于人犹言授人以柄。
清·薛福成《创开中国铁路议》:“庶数年之后,可以自造自修,不至授柄于人。”
食方于前同“食前方丈”。
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楚王聘陈子仲为相,仲谓妻曰:‘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于前矣。’”
受制于人制:控制,辖制。受别人所控制,不得自由。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慎终于始谓结束时想要慎重,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
《尚书·太甲下》:“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
拟不于伦拟:比拟;伦:同类。指不以同类或同等事物来比拟。比拟失当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宁媚于灶媚:谄媚;灶:灶神。宁愿巴结灶神。比喻与其巴结职位高的人,不如笼络职位低但有实权的人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怒形于色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
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人浮于事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人浮于食浮:超过,多余。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
西汉·戴圣《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染指于鼎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左传 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行成于思品德的养成在于能思考。
唐 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新发于硎刀刚在磨刀石上磨过。形容非常锋利。新发:刚磨过;硎:磨刀石。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薪贵于桂薪:柴草;桂:桂木。形容物价飞涨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悬壶于市悬壶:行医。在集市上挂牌行医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费长房传》:“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
谑近于虐谑:开玩笑;虐:侵害,伤害。开玩笑近于伤害人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这番比喻虽谑近于虐,却非深知此中甘苦者道不出来。”
喜见于色同“喜形于色”。
《北史·尔朱荣传》:“与葛荣众寡非敌。葛荣闻之,喜见于色。”
学老于年指青年人的博学。
《宋史 文苑传七 熊克》:“克幼而翘秀,既长,好学善属文,郡博士胡宪器之,曰:‘子学老于年,他日当以文章显。’”
心细于发见“心细如发”。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谁想这位十三妹姑娘,力大于身,还心细于发。”
喜形于色形:表露;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喜形于颜形:表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南齐书·柳世隆传》:“而攸之始奉国讳,喜形于颜。”
胫大于股犹言本小末大。旧时喻臣下的力量大于君上。
嫁祸于人嫁:转移。把灾祸转嫁给别人。
《南史 阮孝绪传》:“答曰:‘己所不欲,岂可嫁祸于人。’乃焚之。”
假力于人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
见弃于人见:被。弃:遗弃,抛弃。被别人抛弃。
萧逸《龙吟曲》第九章:“尤其是一个自尊心重的人,见弃于人,那种伤感是非常沉重的!”
假手于人假:借。借助别人的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指凭借别人的力量办事。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庞淯传》裴松之注引皇甫谧《烈女传》:“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
退藏于密后退隐藏于秘密之处,不露行迹。谓哲理精微深邃,包容万物。
《周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同归于尽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毁灭。归:走向;尽:灭亡。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王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推舟于陆推船在陆地上行,比喻劳而无功。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
自比于金把自己比作尚未冶炼的黄金。比喻未成熟,急需锻炼
《新唐书·魏徽传》:“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庸得便尔。”
枝大于本树枝比树干大。比喻臣下势力超过皇上。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颖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此所谓‘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
自绝于人绝:断。自己断绝了跟别人的关系。指做了对不起人的事而不愿悔改
专美于前专美:独享美名。指先于别人独享美名
宋·陈亮《复杜伯高》:“左右笔力如川之方至,无使楚汉专美于前,乃副下交之望。”
自投于地投:抛掷。自己一下子仆伏在地上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寔传》:“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顺归罪。”
之子于归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鸿渐于干《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盘”,“九三,鸿渐于陆”。以次而进,渐至高处。后世因以“鸿渐于干”指始入仕途。
《易·渐》:“初六,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
祸生于忽忽:古代长度单位,1尺=10寸,1寸=10分,1分=10000忽。指灾祸产生于极细微的因素
汉·刘向《说苑·谈丛》:“福生于微,祸生于忽。日夜恐惧,唯恐不卒。”
何至于此怎么会到这样的境地。指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
《旧唐书·李密传》:“请斩之以谢众,方可安辑。玄感曰:‘何至于此?’”
无补于事补:益处,裨益,对事情没有什么益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因言今世人多道东汉名节无补于事。”
无补于世世:时代。对时势没有什么帮助
宋·苏舜钦《上杜侍郎启》:“至于谐言短韵,无补于世,不当于齿牙间,使人传言。”
无补于时时:时势。对时势没有什么帮助
宋·苏舜钦《答杜公书》:“今虽能涬然引去,无补于时,亦安是以为嘉事。”
问道于盲盲:瞎子。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相关词语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意思解释】1.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尉缭子.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主于后,无敌于前。"《淮南子.兵略训》:"其临敌决战,不顾必死,无有二心。是故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后用以形容任性行事,肆无忌惮。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意思解释】1.同"青出于蓝"。
于蔿于【意思解释】1.歌曲名。为唐人元德秀所作。 2.泛指歌曲。
誾誾于于【意思解释】1.和乐自得貌。
于于【意思解释】1.自得貌。 2.相属貌。 3.多难貌,屈曲貌。
单于【意思解释】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单于”是广大之意。
重于泰山【意思解释】1.比喻意义重大。
处于【意思解释】1.亦作"处于"。 2.处在某种地位或状态。
存十一于千百【意思解释】1.谓亡多而存少。
单于【意思解释】1.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 2.曲调名。
唱于【意思解释】1.语出《庄子.齐物论》:"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成玄英疏:"于﹑喁,皆是风吹树动前后相随之声也。"后比喻起带领或倡导作用。
出于意表【意思解释】1.谓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于意外【意思解释】1.见"出于意表"。
淳于【意思解释】1.复姓。战国齐有淳于髡。见《孟子.离娄上》。
安于盘石【意思解释】1.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安于现状【意思解释】1.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取。
罢于奔命【意思解释】1.原谓因受命到处奔走而精疲力尽。后以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
濒于【意思解释】1.见"濒于"。
毕其功于一役【意思解释】1.谓将本应分期分批做的事情一举全部完成。 2.以形容急于求成。
不至于【意思解释】1.表示不会达到某种程度。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相关成语补全

第三个字是于的成语的相关成语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靛青;蓝:草名。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8回:“固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究竟是他受业之师,况紫衣女子又是他女,学问岂能悬殊?”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得于心应于手得:获得,领悟;应:适应。领悟到要领,做起来顺手。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应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歌于斯,哭于斯歌唱在这里,哭泣在这里。指安居的家宅。
《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
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论语 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患:患难。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萎靡致死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
讷于言,敏于行讷:语言迟钝;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
《战国策 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泰山:山名,在山东省,主峰海拔1524米;鸿毛:大雁的毛。形容意义重大或比大雁的毛还轻,指双重价值
高晓声《刘宇写书》:“是的,刘宇要死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刘宇如果死了,究竟算泰山还是算鸿毛,只有天晓得。”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原指军将临战奋不顾身。
《尉缭子 武议》:“将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无天於上,无地於下,无主於后,无敌於前。”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指有才干、学识丰富的人虚怀若谷敢于向没才干、学识少的人请教
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于思于思思:同腮;于思:鬓须茂盛的样子。指胡须长而多的人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儗不于伦见“儗非其伦”。
朱自清《序》:“后一类呢,恕我儗不于伦,像吴山四景园驰名的油酥饼。”
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移祸:嫁祸。把祸患转嫁给别人。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嫁祸于无辜的人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了然于胸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晋书 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聊胜于无聊:稍稍;稍微。比完全没有稍微好一些。
晋 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立于不败之地立于:处在;地:地位。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
孙武《孙子 军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老于世故老于:老练;有经验;世故:处世的经验。老练而又富于处世经验。
唐 韩愈《石鼓歌》:“中朝大官老于事。”
乐于助人很乐意帮助别人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她见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也信任他,处处请教。”
流言止于智者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荀子 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龙战于野群龙在郭野大战。比喻群雄争天下
《周易·坤卦》:“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青出于蓝青:靛春;蓝:蓼蓝;一种含有靛青素的草。靛青从蓼蓝草中炼出来;但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求道于盲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取法于上,仅得乎中法:标准,规范。取上等的为标准,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唐·唐太宗《帝范》第四卷:“取法于上,仅得乎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求过于供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青过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宋 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强加于人把一个人或一方的意见、看法勉强加诸于别人
王朔《过把瘾就死》:“你就是这么霸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强加于人,而我不吃这一套!”
情见于色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生甚怒之,情见于色。”
千金之堤,溃于蚁漏堤:堤坝;溃:崩溃。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千金之堤,溃于蚁漏,有罅故也。”
千金之堤,溃于蚁壤堤:堤坝;溃:崩溃。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炀帝》:“乃举国家之事,不属之名义自持之清流,而委之以鄙贱干没之宵小,岂非千金之堤,溃于蚁壤哉?”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市:众人聚集的地方。指富贵人家子弟犯了死罪,可以免除服刑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
《韩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求马于唐肆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庄周《庄子 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马处也。”
求马于唐市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
苏曼殊《与刘半农书》:“(达吐,)西域术语,或神秘之名,即查泰西字书,不啻求马于唐市。”
栖鸟于泉栖:栖息。让鸟栖息在水里。比喻处理或用人不当
《南史·吴庆之传》:“若欲见吏,则是蓄鱼于树,栖鸟于泉。”
迁怒于人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迁怒于众迁怒:受甲的气向乙发泄。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凡见了这一干人,心中又畏又让,未免又气又恨,亦且迁怒于众。”
切切于心切切:情意恳切的样子。牢牢地记在心里。形容殷切思念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一折:“自从父母亡过,那郑彩鸾也不知去向,小生常切切于心,不能见面。”
情深友于友于:本指兄弟相爱,后亦为“兄弟的”代称。比喻情谊比兄弟之间还要深厚。
唐·张说《会诸友诗序》:“谷子者,昔与说联务蓬山,出入三载,事志相得,情深友于。”
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信任。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取信于人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轻于鸿毛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迁于乔木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哀莫大于心死最可悲的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了。
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安于磐石安:安稳;磐石:巨石。像磐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战国 赵 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安于盘石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杨倞注:“磐石,盘薄,大石也。”
安于所习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
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安于现状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现状:目前的状况。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
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安于一隅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不安于室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诗经 邺风 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郑玄注:“不安其室,欲去嫁也。”
不安于位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不齿于人指被人看不起。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杂志》:“以为士人不齿,放弃终身。”
冰寒于水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不汲汲于富贵汲汲:心情急切。不迫切追求富贵。指人清高,安于清贫生活
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不绝于耳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孙中山《发刊词》:“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鄙于不屑鄙:粗俗卑鄙。不屑:认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指既丑陋又下贱,叫人看不上眼。
败于垂成指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参见:“功败垂成”。
宋 无名氏《释常谈 败于垂成》:“凡事欲成却不成,谓之败于垂成。”

相关的造句

于于造句1、枣强县竞佳裘皮服装厂坐落于于中国“天下裘都”河北省大营镇,始建于1998年,是中国著名的皮草明星企业。
2、日本俳句的格式影响了意象派诗人聚焦于于单个意象。
3、可靠,适用于于仁35800埋夹机用的埋夹针位。
4、企业介绍:枣强县竞佳裘皮服装厂坐落于于中国“天下裘都”河北省大营镇,始建于1998年,是中国著名的皮草明星企业。
5、标准、耐用、可靠,适用于于仁35800埋夹机用的埋夹针位。
6、董德昌目中利芒一闪,这个文轩呀,跟着自己也有几年多的时间了,自视甚高也就罢了,现在更是学会了看人下菜的陋习!要不是碍于于飞,他早就出言教训了。
7、依托多入口大平台模式,搜狗致力于于将自身建造成为春节客流自在通行驻足的“通衢大邑”,为企业客户源源不断地输送客流。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造句1、小神牛们一个比一个闹腾,天天晚上熬夜白天玩,据梅朵阿妈回忆说,这些孩子、比强巴小时候还会折腾,简直是有其父必有其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古风与谢天足足对视了三秒,古风暗叹,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好小子,你们学得挺快的,深得我秦氏拍马屁的真传啊,真是孺子可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4、时代走得真快啊,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5、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俗话又说: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接受改变,接受时代的更迭,享受生活。
6、陈浩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用鼻子哼了一声。
7、叶帆一脸鄙夷,他一身本事都是老家伙教的,截至目前,除了武学领域被老家伙爆出翔之外,其他领域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8、谈家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规律。
9、有一种说法,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父用了五年,我未必也需要五年。
10、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造句1、自家庄主托塔天王晁盖威震京东,少庄主晁勇虽不习拳棒,但神力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陈浩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用鼻子哼了一声。
3、我们相信接续努力,必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
4、他自己就是玩阴谋的,岂料自己的儿子却要比他更胜一筹,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5、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十五年来,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他的老师。
6、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是像他孟九一样久居梦中毫无作为。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造句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古人智慧中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就是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常怀警惕之心,慎始慎终,不忘为国为民的初心。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话可是至理名言!早上的空气极好,李沐伸了个懒腰打开了门。
5、说到了贵族的时候老比斯明显的露出了不屑并给予了辛辣的讥讽,这个世界的贵族想必也如中世纪的欧洲贵族一般无能贪婪吧,正所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造句1、你们年轻人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谢忘云也不负谢老汉的厚望,对于打猎的本领不仅学得快,用起来更是得心应手,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我能够教你的都教你了,我相信你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那个。
4、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年是雏鹰已经飞出了摇篮,青年是朝气蓬勃的太阳,青春是永远不败的力量,5月4日青年节,愿你青春勃发,活力四射,努力奋斗,实现理想!
5、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于我们来说不会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只要我们足够的努力。
6、果然是虎父无犬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7、如果我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早就变成一堆肉酱了。


牛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