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网

第四个字是耳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耳的成语大全

两豆塞耳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聊复尔耳姑且如此而已。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历历在耳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宋 陈文蔚《祭朱先生》:“念昔暂违,今焉永诀,历历在耳,言犹未绝。”
赖有此耳赖:依赖、倚靠。幸亏有一着(才得解救)。
《晋书·石勒载记》:“尝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曰:‘此法当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墙风壁耳墙透风,壁有耳。比喻秘密容易泄露
清·华伟生《开国奇冤·逮捕》:“你想墙风壁耳,万一传了出去,说我窝藏徐锡麟的党羽,叫我如何吃得罪起?”
秋风过耳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窃钟掩耳掩耳:捂住耳朵。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欺欺人
《晋书·宣帝纪》:“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
不绝于耳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不堪入耳堪:忍受;入耳:听进耳里。难以听下去。形容声音或语言非常难听;令人听着不舒服或起反感。
明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闭目塞耳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隋书 东夷传 高丽》:“王乃坐之空馆,严加防守,使其闭目塞耳,永无闻见。”
出口入耳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
长目飞耳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管仲《管子 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
垂首帖耳垂:低下;帖:同“贴”,顺从,服帖。形容非常驯服恭顺的样子
元·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
垂头塞耳谓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后汉书·殇帝纪》:“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窗外有耳指秘密言谈可能泄密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9回:“展爷连忙摆手说:‘四弟悄言,岂不闻窗外有耳?’”
鼎铛有耳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东风过耳见“东风射马耳”。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学生在美国……绝无敬师之礼,对于新监督之训,若东风之过耳。”
盗铃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清 伤时子《苍鹰击 戕藩》:“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卖国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
戴目倾耳戴目:仰视的样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
洞心骇耳形容使人震惊。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金鼓迭起,铿锵铛鼞,洞心骇耳。”
顿足捩耳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
宋·王銍《默记》卷上:“晋公候于阁门,见其甚久。则顿足捩耳云:‘无及矣。’”
盗钟掩耳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风吹马耳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
克非《春潮急》二五:“我嘴皮都磨起茧巴,他都当成风吹马耳。”
方面大耳方脸盘,大耳朵。旧指富贵相。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俯首戢耳见“俯首帖耳”。
孙中山《大总统告陆海军士文》:“我军人俯首戢耳以听其鞭策者,亦既二百六十有馀年。”
俯首弭耳见“俯首帖耳”。
《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其虎见勤自励到来,把前足跪地,俯首弭耳,口中有声,似有乞怜之意。”
俯首贴耳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尊从的样子。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俯首帖耳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伏首贴耳畏缩恐惧的样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
伏首帖耳伏:俯伏;帖:帖伏,顺从。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驯服的样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肥头大耳肥肥的头;硕大的耳。形容生活优裕;保养得好。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今多用于贬义。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肥头胖耳见“肥头大耳”。
《何典》第八回:“识宝太师的女儿,叫做畔方小姐,生得肥头胖耳,粗手大脚。”
隔窗有耳隔着窗有人偷听。指墙外有人偷听,秘密泄漏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蝴蝶过墙,隔窗有耳,莲花瓣卸,堕地无踪。”
隔墙有耳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管仲《管子 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面红过耳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
双豆塞耳塞:堵。两粒豆子堵塞双耳。指听不到声音。比喻不听忠告
《阴符经·注》:“双豆塞耳,不闻雷霆;一椒惊舌,不能立言。”
拭目倾耳拭目:擦了眼睛看;倾耳:侧过耳朵听。形容仔细看听
东汉·班固《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
搔头摸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两个人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搔头抓耳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2回:“两个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苦口逆耳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诚的规劝。
《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挠腮撧耳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穿三市,行行里挠腮撧耳。”
如风过耳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
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如雷贯耳贯:穿透。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如雷灌耳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三国志平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
想当然耳耳:而已,罢了。凭主观推断,应该是这样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眩目震耳眩:眼花,迷乱;眩目:耀眼。形容色彩繁多使人眼花,声音巨大震耳欲聋
巴金《旅途随笔·游了佛国》:“有一些虔诚的佛教徒到了那个地方就会‘眩目震耳,悖魄堕魂。’”
袖手充耳袖手:藏手于袖中;充耳:塞住耳朵。指不闻不问,漠然置之
清·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既不能誓师讨贼,视其力之所能为,则当袖手充耳,姑听命于发踪指示之人。”
许由洗耳许由:远古时代人名。许由洗自己的耳朵,指不想当官
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滨……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间,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而饮之。”
贱目贵耳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草三 蛇床》:“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
交头接耳交头:头挨着头;接耳:嘴挨着耳朵。头挨着头;嘴对着耳朵。指凑在一起低声说话。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大小三军,听吾将令,甲马不许驰骤,金鼓不许乱鸣,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
在人口耳指被人们所称道、传颂
清·汪琬《答王进士书》:“相距几千百年,犹昭灼在人口耳。”
抓腮挖耳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为好
茅盾《林家铺子》:“大家喝了一会闷酒,抓腮挖耳地想不出好主意。”
抓头挖耳形容竭力思索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7回:“谡如见大家都不依,只得抓头挖耳的思索。”
忠言逆耳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逆:不顺。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濯缨洗耳濯缨:洗涤冠缨;洗耳:不愿与闻世事。比喻避世守志,操行高洁
《魏书·刘献之传》:“吾常谓濯缨洗耳,有异人之迹,哺糟歠醨,有同物之志。”
属垣有耳有人靠着墙偷听。
《诗经·小雅·小宛》:“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轰雷贯耳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久闻贤士大名,如轰雷贯耳。”
禾头生耳耳:耳状物。禾头长出牙蘖,庄稼就报废。灾年的象征
唐·张鷟《朝野佥载》:“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舟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
飘风过耳比喻对某件事情漠不关心或不当一回事。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任你说得舌敝唇穿,也只当做飘风过耳。”
蚊虻过耳蚊虻:吸血的昆虫。比喻倏然已过,不足挂怀
宋·张孝祥《醉蓬莱·为老人寿》词:“世故纷纭,但蚊虻过耳。”
嵬目鸿耳见“嵬眼澒耳”。
明·瞿佑《剪灯新话》序:“所惜笔路荒芜,词源浅狭,无嵬目鸿耳之论以发扬之耳。”
危言逆耳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
明·李东阳《太白行》:“龙攀凤附不自由,何乃弃君来事仇。危言逆耳谁为谋?”
嵬眼澒耳“嵬”念wéi。亦作“嵬目鸿耳”。犹言动人观听。
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虚明茫茫,嵬眼澒耳,可大客旅钟鼓乐。”
褎如充耳褎:常带笑容。面带笑容,塞耳不闻。
《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裒如充耳衣着华丽,塞耳不闻。指服饰与德行不相称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向者累请于公城守,裒如充耳。今欲为于国亡势去之余,亦已知其难矣。”
言提其耳揪着他耳朵。谓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郑玄笺:“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其耳。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启觉。”
游心骇耳发人遐想,动人听闻。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可以览观扬意,以示后世好事者读之,以游心骇耳,以附益上方太史公之三章。”
娱心悦耳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淡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论语 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言犹在耳话音还在耳边回响。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相关词语

耳耳【意思解释】1.众盛貌。 2.《三国志.魏志.崔琰传》:"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后因以"耳耳"表示有所不足之辞﹐犹言罢了罢了。 3.挺拔貌。
耳消耳息【意思解释】1.指听闻所得的消息。
垂头塞耳【意思解释】1.谓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刺耳【意思解释】①形容声音尖利难听:刺耳的喇叭声。②形容话语刻薄,令人不舒服。
充耳不闻【意思解释】塞住耳朵不听。比喻没注意听或故意不听:只顾看书,对窗外嬉笑声充耳不闻|对老师的开导,他充耳不闻。
长目飞耳【意思解释】1.《管子.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后用以指扩大视听的手段。
谄耳【意思解释】1.谓满足听觉的需要。
长耳公【意思解释】1.驴的戏称。
车耳【意思解释】1.车两旁反出如耳的部分,用以遮挡尘泥。一说指车的屏障,用以遮蔽车厢。
苍耳【意思解释】1.一年生草本植物。春夏开花,绿色,果实倒卵形,有刺。荒地野生。茎皮可取纤维,植株可制农药;果实称"苍耳子",可提取工业用的脂肪油,亦可入药。
穿耳【意思解释】1.为戴耳环而在耳垂上穿孔。
楮耳【意思解释】1.楮树菌。木耳的一种。
沧耳【意思解释】1.传说中的鬼名。
聪耳【意思解释】1.使听觉灵敏。 2.指听觉灵敏的耳朵。
畜耳【意思解释】1.对自己耳朵的谦称。
珫耳【意思解释】1.充耳。古代冠冕两旁下垂到耳的玉饰。
车生耳【意思解释】1.谓官高则车设屏蔽。
重耳【意思解释】1.即重较。
充耳【意思解释】1.塞住耳朵。 2.指声音充满耳朵。 3.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
垂耳【意思解释】1.两耳下垂。形容驯服的样子。 2.下垂到耳。 3.垂挂耳状之物。谓腐木上长木耳等菌类。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相关成语补全

第四个字是耳的成语的相关成语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六耳不同谋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
两豆塞耳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两耳塞豆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赁耳佣目指借助于所见所闻
清 钱谦益《覆徐巨源书》:“流浪壮齿,记滥俗学,侵寻四十,赁耳佣目,乃稍知古学之由来。”
聊复尔耳姑且如此而已。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脸红耳赤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萧殷《桃子又熟了》:“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
脸红耳热见“脸红耳赤”。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1回:“听得老太太说完了,越觉得脸红耳热,连忙跪下道:‘老太太息怒。这都是媳妇一时偏执,惹出老太太气来。’”
历历在耳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宋 陈文蔚《祭朱先生》:“念昔暂违,今焉永诀,历历在耳,言犹未绝。”
乱人耳目乱:扰乱。指故意去迷惑人
茅盾《子夜》:“我倒疑惑那是吴荪甫他们故意造的谣言,乱人耳目!”
赖有此耳赖:依赖、倚靠。幸亏有一着(才得解救)。
《晋书·石勒载记》:“尝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曰:‘此法当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倾耳戴目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戴目:仰视。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
倾耳而听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礼记·孔子闲居》:“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
倾耳拭目倾耳:侧着耳朵;拭目:擦眼睛。认真听,仔细看。表示急切想看到所期待的事物
宋·陆游《上殿札子》:“恭惟陛下龙飞御极之初,天下倾耳拭目之时,所当戒者,惟嗜好而已。”
清耳悦心耳为之清宁,心为之欢喜。形容乐曲美妙动人。
宋·张耒《鸣蛙赋》:“春露初霭,朝华始敷,文羽清喙,飞鸣自如,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
倾耳注目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墙风壁耳墙透风,壁有耳。比喻秘密容易泄露
清·华伟生《开国奇冤·逮捕》:“你想墙风壁耳,万一传了出去,说我窝藏徐锡麟的党羽,叫我如何吃得罪起?”
秋风过耳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墙有耳比喻秘密易于外泄。同“隔墙有耳”。
语出《诗 小雅 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管子 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墙有缝,壁有耳墙外有人偷听。指墙外有人偷听,秘密容易泄漏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你骂他不打紧,墙有缝,壁有耳,恰似你醉了一般。”
窃钟掩耳掩耳:捂住耳朵。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欺欺人
《晋书·宣帝纪》:“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
稗耳贩目比喻见闻浅薄的人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
扒耳搔腮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还有一个小目的,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痛快’者,给他一个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
不绝于耳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不堪入耳堪:忍受;入耳:听进耳里。难以听下去。形容声音或语言非常难听;令人听着不舒服或起反感。
明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闭目塞耳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隋书 东夷传 高丽》:“王乃坐之空馆,严加防守,使其闭目塞耳,永无闻见。”
避人耳目指避免走漏消息。
?
充耳不闻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清 李渔《奈何天 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垂耳下首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
宋·陈亮《酌古论·李愬》:“故虽驱而用之,而垂耳下首,卒不敢动。”
出口入耳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王曰:‘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
长目飞耳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管仲《管子 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
垂首帖耳垂:低下;帖:同“贴”,顺从,服帖。形容非常驯服恭顺的样子
元·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
垂头塞耳谓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后汉书·殇帝纪》:“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窗外有耳指秘密言谈可能泄密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9回:“展爷连忙摆手说:‘四弟悄言,岂不闻窗外有耳?’”
鼎铛有耳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当耳边风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
《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谒见;便佞诡随之说,杜耳恶闻。”
当耳旁风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语出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东风吹马耳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东风过耳见“东风射马耳”。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学生在美国……绝无敬师之礼,对于新监督之训,若东风之过耳。”
东风射马耳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盗铃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清 伤时子《苍鹰击 戕藩》:“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卖国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
戴目倾耳戴目:仰视的样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
道听耳食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清·叶燮《原诗·外篇下》:“村学究道听耳食,窃一言以诧新奇,此等之论是也。”
洞心骇耳形容使人震惊。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金鼓迭起,铿锵铛鼞,洞心骇耳。”
顿足捩耳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
宋·王銍《默记》卷上:“晋公候于阁门,见其甚久。则顿足捩耳云:‘无及矣。’”
盗钟掩耳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我说的乃是金玉之言,外交秘诀,你老哥千万不要当做耳边风”
耳不离腮两种关系十分接近、亲密
李文元《婚事》:“别人说他俩是耳不离腮,影不离形,好的活像一个人。”
耳不旁听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因见他姐妹们说笑,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斜视。”
耳不忍闻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却都是上路逃难来的百姓,哭哭啼啼,耳不忍闻。”
耳报神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一回:“这又是谁的耳报神这幺快。”
耳鬓厮磨鬓:鬓发;脸颊两旁靠近耳朵的软发;厮:互相;磨:擦。头靠得很近;耳边的头发互相挨在一起。形容小儿女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情态。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耳鬓撕磨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撕:同“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顺手拉了彩云的手,耳鬓撕磨的端相的不了,不知不觉两股热泪,从眼眶中直滚下来。”
耳鬓斯磨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9回:“宝玉思及当时姊妹一处,耳鬓斯磨,从今一别,纵得相逢,也必不似先前那等亲密了。”
耳鬓相磨鬓:鬓发;相: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
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
耳边之风耳旁之风,一吹而过。比喻不重视,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玉姐听说,只当耳边之风。”
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耳根清净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
《圆觉经》上卷:“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

相关的造句

耳听八方造句1、当马英九抵达人权园区,所有特勤即绷紧神经,在讲台四周“眼观四面、耳听八方”。
2、一个侦探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3、因为这种敲闷棍的事情使他的感觉又回来了,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4、两路人虽然打的热闹,但是他们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第一时间都发现了在一旁看热闹的苏萌。
5、过马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6、主人难堪,做仆人的自然不能置身世外,加西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见气氛不对决定挺身而出。
7、幸福快乐和你“耳鬓厮磨”,好运吉祥和你“交头接耳”,健康财富和你“耳目心腹”。3.3爱耳日,祝福你耳聪目明,耳听八方,耳濡目染,开心快乐。
8、要耳听八方和不要做任何保证.
9、一个警察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0、内置的立体声麦克风和扩音器,能帮你在摄制影像的时候,耳听八方.
悦耳造句1、水乐洞深60多米,洞口有清泉流出,声如金石,十分悦耳。
2、最爱观赏雨,或细如牛毛,或粗如纸条;最爱感受雨,或如剑如戟一般冷峻,撼天动地;最爱聆听雨,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委婉流畅,清脆悦耳。
3、悦耳的声音和扑鼻的芳香给我带来的愉快当中,我不会紧锁住自己感官的大门。
4、蝈蝈儿发声的时候,两只翅膀就又开又合,翅膀一振动就发出了悦耳动听的声音,像一个歌唱家。
5、如果还要为这件事加上一个光明的尾巴,那就是当天晚上我回家的时候,看见邻居在洗地,用刷子、拖把,还有去污粉,一下一下,发出悦耳的刷刷声。
6、在我失落的张惘中,是你给我引来小鸟悦耳的歌唱;当我四处寻找希望,是你让我周身披满和煎的阳光。
7、你的眉眼弯弯,绽放美美笑颜;你的酒窝浅浅,吸引点点注目;你的声音悦耳,清脆如山泉;你的身影窈窕,晃了无数眼;美中不足的是,放屁总是很突然!
8、生活是一杯平淡无味白开水;生活是一篇悦耳动人的乐章;生活是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
9、完全不似北方的粗喉大嗓,江南人,特别是江南女人说话是轻轻的,柔柔的,如小夜曲的乐音,悦耳又带着些梦幻。
10、一位女骑士袅袅娜娜的下了台阶,来至宽大的马车旁,裣衽一礼,恭声禀报,声音娇脆悦耳。
震耳欲聋造句1、可是,好不容易冲出人群,却又迎来舞狮队伍,十多头金色狮子骤然出现在长街上,炮竹之声震耳欲聋,所过之处,更是烟雾袅绕,五步之内不见人影。
2、最后我们放了一挂1000响的鞭炮,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3、它从17米高的悬崖飞泻而下,直泻犀牛塘,激起无数水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气势似万马奔腾,山崩海啸。
4、不一会,只见风驰云涌,一霎时黑云盖过了头顶。狂风吹得路边的树木呼呼作响。闪电,像弯弯曲曲的赤练在空中窜动。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雷声,飘泼大雨从天上倒了下来。
5、声驱、水攻,虎舍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混着虎啸声震耳欲聋,10分钟后,终于有两只小虎“入套”,被饲养员哼唷哼唷地扛上车。
6、这架飞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噪音,耗油量大,而且留下一路烟迹。
7、工人们必须带耳塞才能够忍耐工厂里震耳欲聋的噪音。
8、记者当天下午在集会现场看到,反政府群体的集会人群由民主纪念碑一直蔓延至皇家田、秉告桥一带,集会现场的口哨声震耳欲聋。
9、烈日移到头顶时,麦场上充溢着火一般的热浪,空气像是停止了流动,脱粒机摇动着硕大、笨重的身躯,轰轰隆隆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昂着头,向外喷吐着遮天盖地的烟尘。
10、此外几十位师兄师姊开始修理地板,敲击声震耳欲聋大快人心!
耳聋眼花造句1、老牧师激动的口齿不清,说得又急又快,把个耳聋眼花的老教皇那个急得,直跳脚。
2、耳聋眼花是年老体衰的一种现象…风湿是一种可怕的疾病。
3、我爷爷一直坚持打太极拳,虽已80多岁高龄,却从不感到耳聋眼花。
4、扁鹊至邯郸,为妇人医治,至洛阳为周人医治耳聋眼花,四肢麻木,至咸阳为秦人医治幼儿,随俗为变。
5、蚩尤军队被鼓震得耳聋眼花,东倒西歪,惊慌失措,溃不成军!轩辕命六路大军,借鼓声威力,发起了总攻,一举把蚩尤军队全部消灭在涿鹿之野。




面红耳赤造句1、大概人在年少的时候,总是善于遗忘和变化的,闺密之间分歧归分歧,矛盾归矛盾,就算面红耳赤,发誓老死不相往来,再过几天也都会全部忘记。高瑞沣
2、一家独门独院,相对安静的酒肆中,沿墙摆放着一圈案几,案前坐满了喝的面红耳赤的客人。
3、在人们的哄笑声中,小明禁不住面红耳赤,羞愧得似乎无地自容。
4、初结婚时,我和婆婆关系不是很好,常常为了一些小事,争得面红耳赤,看着表婶和她婆婆像亲母女一样生活了几十年,我很羡慕,向她取经。
5、只见他急得面红耳赤,满头大汗,拿起电话一阵乱拨,也不知是要拨给谁。
6、因为感到丢脸,小华面红耳赤地低着头,不发一语。
7、华英雄这位小初哥面红耳赤地看着这个金丝猫在自己面前脱了个精光后,自己却手足无措。
8、他一上台演讲就变得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台下的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9、他们俩为这件事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
10、楼内大堂上的景象,着实让叶雨面红耳赤,围坐在小桌上的男男女女,相互搂抱,有的甚至上下其手,耳鬓厮磨。
牛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