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网

量什么制凿的成语

补 全量枘制凿
相 关 量枘什么什么 - 量枘制什么 - 量什么制凿 - 量什么什么凿 - 什么什么什么凿 - 什么什么制凿 - 什么枘制凿 - 什么枘什么什么 - 什么枘制什么 -

量什么制凿的成语大全

量枘制凿见“量凿正枘”。
唐·杨炯《卧读书架赋》:“从绳运斤,义且得于方正;量枘制凿,术仍取于纵横。”

量什么制凿的相关词语

量角器(量liáng)【意思解释】量角度用的工具。绘图用。通常为半圆形薄片,周缘刻有度数,可以直接量出180°以内的角度。
车载斗量【意思解释】用车来装,用斗来量,形容数量很多: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磁通量【意思解释】穿过位于磁场中的某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用符号φ表示。穿过位于磁感应强度为b处的,面积为s的某个面的磁通量φ=bscosθ。式中θ为该面的法线与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间夹角。单位是韦伯。
重量【意思解释】1.犹分量。 2.由于地心吸引力作用,而使物体具有向下的力,叫做重力,也叫重量。因地心吸引力强弱,在地球上的纬度和高度大小各有不同,物体重量也微有差别,在两极比在赤道大,在高处比在低处小。同一地区,吸引力同,物体重量亦同。
车量斗数【意思解释】1.形容巨量。
程量【意思解释】1.容量;度量。
差量【意思解释】1.衡量,度量。
筹量【意思解释】1.筹划。
裁量【意思解释】1.鉴别,衡量。 2.裁度。
产量【意思解释】1.产品的总量。
秤薪量水【意思解释】1.谓勤俭持家。
称量【意思解释】1.衡量;估计。
秤量【意思解释】1.谓用秤衡计物体重量。引申为衡量﹐品评。
畴量【意思解释】1.畴,通"筹"。酌量,估量。
揣量【意思解释】1.忖度,衡量。
唱筹量沙【意思解释】1.《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后以"唱筹量沙"为安定军心,迷惑敌人之典。
吃量【意思解释】1.犹饭量。
参量【意思解释】1.犹酌量。
猜量【意思解释】1.猜测估量。
成开皆大吉,闭破莫商量【意思解释】1.旧时日历上每天都有一个字表示当日的吉凶,"成"与"开"表示吉利,"闭"与"破"表示不吉利。
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意思解释】根据裁判员的业务水平而授予相应等级称号的制度。中国于1956年由国家体委颁布施行,几经修改。现行制度于1981年颁布实施。共分四个等级:国家级、一级、二级和三级裁判员。国际级裁判员则由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授予。
种植园奴隶制【意思解释】指英属北美殖民地时期建立的、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农场制度。早期使用白人契约奴,后以西欧殖民者从非洲贩运来的黑人代替。从事向欧洲出口的农产品生产。该奴隶制到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颁布后被废除。
种姓制度【意思解释】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形成征服者的“雅利安”和被征服的土著的“达萨”两大种姓。后雅利安种姓中又分化出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三个等级;达萨转化为首陀罗,从而形成四大种姓。古印度的宗教戒律和国家立法,规定了种姓间的严格界限,任何人的种姓与生俱来,永不变更。种姓制度延续了数千年,至今仍有影响。
错仪画制【意思解释】1.谓布政立法。错﹐通"措"。
除制【意思解释】1.授官的诏令。
长制【意思解释】1.好的制度。
裁制【意思解释】1.裁剪制作。 2.泛指制作。 3.引申为炮制。 4.规模制式。 5.规划,安排。 6.制止;抑止。 7.制裁。 8.引申为约束;束缚。
赤制【意思解释】1.谶纬家指汉朝的国运。
粗制滥造【意思解释】1.谓制造的产品不顾质量差﹑只求数量多。泛指工作草率马虎﹑不负责任。
草制【意思解释】1.草拟制书。
盛制【意思解释】1.犹大作。对别人著作的美称。
处制【意思解释】1.居丧守孝。 2.处理﹐办理。 3.处罚。
臣制【意思解释】1.语出《晏子春秋.谏上四》:"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也;不听﹐又爱其死。"此言君受制于臣。后因以"臣制"谓臣服节制。 2.指臣子应该遵行的规章制度。
程序控制【意思解释】1.通过事先编制的固定程序实现的自动控制。广泛应用于控制各种生产和工艺加工过程。
朝制【意思解释】1.犹圣旨。
掣制【意思解释】1.牵制,掣肘。
楚制【意思解释】1.见"楚制"。
操制【意思解释】1.控制。
楮待制【意思解释】1.纸的别名。
单式编制【意思解释】1.学级编制的一种。区别于"复式编制"。把程度相同的学生编做一个班进行教学。
炳炳凿凿【意思解释】1.形容言论明确有据。
言之凿凿【意思解释】1.说得非常确实。
镵凿【意思解释】1.刻凿。
穿凿【意思解释】1.开凿;挖掘。 2.犹牵强附会。
穿凿傅会【意思解释】1.见"穿凿附会"。
穿文凿句【意思解释】1.钻研文字﹐琢磨词句。《艺文类聚》卷七九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君年少,何以轻穿文凿句,而妄讥诮老子耶?"后用作为文牵强附会之意。
槌凿【意思解释】1.谓用槌子凿子敲击穿通。
椎凿【意思解释】1.槌子和凿子。 2.用槌子锤,用凿子凿。 3.比喻乖违不合。
充凿【意思解释】1.塞入榫眼。
淙凿【意思解释】1.冲击,侵蚀。
不凿【意思解释】1.谓谷未精舂。
附会穿凿【意思解释】1.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
方枘圜凿【意思解释】1.见"方枘圆凿"。
方凿圆枘【意思解释】1.方形榫眼和圆形榫头。喻两者不相投合。
方枘圆凿【意思解释】(‘凿’也有读zuò的)《楚辞·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铻而难入。 ’意思是说,方榫头和圆卯眼,两下合不起来。形容格格不入。也说圆凿方枘。
斧凿【意思解释】①斧子和凿子。②比喻诗文词句造作,不自然:~痕。
斧凿痕【意思解释】1.用斧凿削刻留下的痕迹。 2.比喻诗文刻意造作的痕迹。
耕凿【意思解释】1.耕田凿井。语出古诗《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后常用"耕凿"形容人民辛勤劳动﹐生活安定。 2.泛指耕种﹐务农。
镮凿【意思解释】1.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劣质小铜钱。将古钱(大钱)加以剪凿而成。
圜凿方枘【意思解释】1.见"圆凿方枘"。

相关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分类

量什么制凿的相关成语

量枘制凿见“量凿正枘”。
唐·杨炯《卧读书架赋》:“从绳运斤,义且得于方正;量枘制凿,术仍取于纵横。”
炳炳凿凿炳炳:光明的样子;凿凿:确实,明确。形容所述明确有据
《明史·海瑞等人传赞》:“而指陈时政,炳炳凿凿,鲠亮有足称者。”
凿凿可据凿凿:确实。指确实无误,可以作为依据。亦作“凿凿有据”。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皆凿凿可据。”
凿凿有据凿凿:确实。有确实的证据。
清 朱之瑜《答野传问》:“陶氏《辍耕录》云:‘蒙古入中国,中国方有木棉。’是凿凿有据也。”
言之凿凿凿凿:确实。话说得非常确实。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宋儒据理谈天,自谓穷造化阴阳之本,于日月五星,言之凿凿,如指诸掌。”
量凿正枘谓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
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葅旈。”
量出制入量:估量;制:规定。估量支出情况再定其收入之道
《新唐书·杨炎传》:“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
确凿不移不能变动。确实可靠;不容怀疑。
穿文凿句穿:凿。指推敲文字,雕琢词句。写文章牵强附会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君年少,何以轻穿文凿句,而妄讥诮老子耶?”
穿凿附会穿凿:硬要把讲不通的道理讲通;附会:把毫无关系的事硬拉在一起。指勉强生硬解释;把没有意义硬是说成有某种意义。
宋 洪迈《容斋续笔》第二卷:“用是好知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
穿凿傅会生拉硬扯,牵强解释
明·王廷相《答许廷纶》:“与夫五行之学,皆出于异端穿凿傅会之私,儒者不宜据以解经。”
丁公凿井丁公:人名,春秋宋时丁某在自家凿一井,从而节省一个人力,说“吾穿井得一人”,别人以为他从井中挖出一人。比喻语言之辗转传误
汉 王充《论衡 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附会穿凿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
宋·陈善《扪虱新话·欧阳公信经废传》:“此岂可以私意附会穿凿而为之哉。”
方枘圜凿见“方枘圆凿”。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此……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方枘圆凿枘:榫头;圆凿:圆榫眼;卯眼。方形的榫头;圆形的卵眼。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适宜。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方凿圆枘凿:榫眼;枘:榫头。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磨牙凿齿咬牙切齿。形容凶狠的样子。
清·钱谦益《刻序》:“呜呼!天地间之元气终不可以灭己,而谗夫小人磨牙凿齿者,相仍而未艾。”
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枘圆凿方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参见“枘凿方圆”。
《好逑传》第十五回:“不过冥冥中若无作合,则日东月西,何缘相会,枘圆凿方,入于参差。”
枘凿冰炭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兼容。参见“枘凿方圆”。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 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枘凿方圆枘、凿,榫头与卯眼。一方一圆,则无法投合。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
明吾邱瑞《运甓记弃官就辟》:“一官寥落误儒绅,枘凿方圆迕世情。”
架谎凿空扯谎作假。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这杨大朗名唤杨光彦,绰号铁指甲,专一粜风卖雨,架谎凿空,挝着人家本钱就使。”
凿壁借光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凿壁偷光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凿壁悬梁凿:打孔,挖洞;悬:吊挂。形容刻苦读书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展夕不休。乃至睡眠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凿骨捣髓形容十分刻毒。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6回:“惹的那个先生凿骨捣髓的臭骂一场,即刻收拾了书籍去了。”
凿龟数策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韩非子·饰邪》:“赵又尝凿龟数策而北伐燕,将劫燕以逆秦,兆曰大吉。”
证据确凿确凿:确实。证据确实可靠,无法否认。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尸场检验,证据确凿。且并未用刑,尔兄自认斗杀,招供在案。今尔远来,并非目睹,何得捏词妄控。理应治罪,姑念为兄情切,且恕。不准。”
凿空立论凿空:缺乏根据,牵强附会。比喻本来缺乏根据,却挖空心思穿凿附会地作出论断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固不可凿空立论,然读书有疑有所见,自不容不立论。”
凿空取办谓巧立名目,勒索榨取。
宋·俞文豹《吹剑录》:“薛寺正季宣谓州县凿空取办,虽有奉法吏,欲宽弛而不得骋。”宋·丘珂《愧郯录·作邑之制》:“间有赋人实窄,凿空取办,郡县不相通融,鲜不受督趣。”
凿空投隙谓寻找时机、捏造罪名。
《新唐书·酷吏传序》:“推劾之吏,以嶮责痛诋为功,凿空投隙,相矜以残。”
凿空指鹿凿空:凭空;指鹿:指鹿为马。指凭空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指鹿为马。’”
凿破浑沌浑沌:传说中的中央之帝。指违反自然,致成祸害。也指开通耳目,增长人的知识
战国·宋·庄周《庄子·应帝王》:“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是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凿隧入井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庄子·天地》:“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凿穴为居凿:打孔,挖洞。开凿山洞用作居住的地方。比喻隐士生活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台佟传》:“佟隐于武安山,凿穴为居,采药自业。”
凿饮耕食指百姓乐业,天下太平。
汉 王充《论衡 感虚》:“尧时五十之民击壤于涂,观者曰:‘大哉尧之德也!’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
凿楹纳书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晏子春秋·杂下三十》:“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
凿圆枘方凿:榫卯;枘:榫头。榫眼是圆的,榫头却是方的。比喻双方龃龉不合
战国·楚·屈原《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凿柱取书谓秉承先人的遗训。
王闿运《常公神道碑》:“公体山川之醇气,禀玉石之上灵,凿柱取书,安弦习礼。”
妄生穿凿妄:胡乱地。指胡乱地去穿凿附会。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世传不真,妄生穿凿,唯按此行之,乃见其验。”
圆凿方枘凿:榫眼;枘:榫头。方榫头插不进圆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知其龃龉而难入。”
料敌制胜准确地判断敌情,并蠃得胜利。
先秦 孙武《孙子 地形》:“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临机制变临到时机制定应变计划
《周书·陆腾传》:“必望临机制变,未敢顶陈。”
临机制胜临:面临;机:时机,形势。临到机会来时能以谋略取胜。比喻机智灵活,富于谋略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6回:“兵事临机制胜,非可预言,愿假臣一乘,使得预谋于行间。”
临事制变临到时机制定应变计划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临事制变,困而能通,智者之虑也。”
临危制变面临危难时紧急应变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
权时制宜斟酌形势随机应变。
汉·王充《论衡·答佞》:“人操行无恒,权时制宜,信者欺人,直者曲挠。”
犬牙相制制:牵制。指地界连接,如犬牙交错,可以互相牵制。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文本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
不毁之制毁:毁坏;制:制度。不可破坏的制度。指经久不变的制度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纪》:“而未著不毁之制,惧论报德之义,万世或阙焉。”
操刀制锦比喻出仕从政。
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实谓枢机八座,上下三阶,岂惟缚柱鞭丝,操刀制锦。”
出奇制胜奇:奇兵;计;制胜:夺取胜利。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办法获胜。
唐 陆贽《论替换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厮养贱品,因时扰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坚殪敌之雄,出奇制胜之略。”
寸辖制轮喻控制事物的关键虽小而极重要。辖,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插入轴端孔穴的销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尺枢运关也。”
粗制滥造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鲁迅《花边文学 商贾的批评》:“如果并不以卖文为活,因此也无须‘粗制滥造’。”
帝制自为帝制:君主专制政体;为:充当。自封为皇帝实行君主专制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革命创制谓变革天命,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
《汉书·叙传下》:“革命创制,三章是纪,应天顺民,五星同晷。”
诡形奇制奇特、怪异的形体。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原书》:“若钟鼎所采,自是春秋、战国时各国书体,故诡形奇制,与《苍颉篇》不同也。”
神牵鬼制谓受到多方面牵制而不能任意行事。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非若诗赋古文,容易得意疾书,不受神牵鬼制者。”
随时制宜随:根据;制:制订,采取;宜:适宜的措施。根据当时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晋书 周崎传》:“州将使求援于外,本无定指,随时制宜耳。”
殊形诡制殊:特殊;诡:怪异。形容器物等形状特殊,稀奇古怪
汉·班固《两都赋》:“殊形诡制,每各异观。”
受制于人制:控制,辖制。受别人所控制,不得自由。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相关的造句

音量造句1、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很大,并且当每个人在试图和对方说明自己的观点时,音量会逐级递升。
2、当音量调节操作时,则在开环形式下完成默认音量的采样更新。
3、全国爱耳日,爱护耳朵记心底,温馨提醒莫忘记,使用手机需注意:倾听音乐心情佳,音量大小要适宜,损耳噪音要降低,注意耳朵要休息,药物使用莫大意,耳常按摩要牢记,我的问候发心底,健康快乐是第一。祝你耳聪目明,幸福随行!
4、此外,新车采用三幅多功能方向盘,集合音量控制键、调频转换键等调节模式于一体。
5、本文介绍利用数模转换器件设计的数字音量控制器。




数量造句1、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报告警告说,全球气温的上升可能威胁人类健康,并让亚太地区居民背井离乡的数量增加。
2、由于体型较大且较具优势的红狐北移,北极狐在苔原南部的数量正在下降,而且他们的猎物旅鼠也因为气温上升而越来越少。
3、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出息,不是因为女人在数量上太多,而是因为男人在质量上太劣。梁晓声
4、我看着那一片密密匝匝的箭竹枝条,望不到边,密不透风,心想难怪黑竹沟大熊猫数量多,这么多的竹子绝对够它们吃的。
5、动物如果需要某样东西,它知道自己需要的程度和数量,而人类则不然。德谟克利特
6、“七股盐山”的盐雕活动,是台湾首次展出的大型盐雕作品,最大一座“南瀛神话故事”高5米、宽9米,其规模及数量刷新历年纪录。
7、通过对枣保鲜贮藏6个形质数量性状指标的研究,划定了鲜枣贮藏要经过脆果期、脆果软化期、软果期、腐烂果期4个时期。
8、随着环渤海经济圈效应的日益凸显,京唐港区建设规模飞速发展,外轮数量和口岸吞吐量呈井喷式增长。
9、第二,在抽样数量和样本选择的盲目性,使审计人员不能令人信服地解释抽样审计的结果,也无法用这一结果来正确判断财务表报的总体特征,从而使审计人员对财务表报的评价难以自圆其说。
10、有枝叶扶疏、姿态优美、树干修直、洁白雅致的白桦树;有木质细腻绵软、树叶美丽、黄花芳香的糠椴及数量较多的柞栎、山杨、大青杨、榆树、暴马丁香等。
物理量造句1、一些是一种数学数量,通常在电子相关的物理量中,如电压,电流,或阻力。
2、讨论了该气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部位有利于冰晶通过水汽凝结或凝华增长的条件,给出了作业前根据宏观物理量确定气旋中播云区的方法。
3、本文延伸通常的固体电子结构计算,根据通常计算所得到的微观物理量以计算固体光学常数等宏观物理量。
4、在核测量中,定标器是基本的测量仪器,用来确定与要测量物理量相关的脉冲计数。
5、结果表明,滑动模型反映了实际转向过程机理,可用于预测转向物理量取值区间。
6、消光系统在光脉动法颗粒粒径测量技术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但现有的消光系数处理方法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7、对上述结果通过曲面插值和线性拟合的办法可以得到其它非测试状态点下的物理量,从而得到发动机余热计算所需的数据。


量才造句1、鸡蛋的该轮涨价主要是季节性涨价,当前夏季高温,蛋鸡会有一段时间的歇伏期,日均产蛋量会有所下降;一般到秋冬季节后,产蛋量才会明显增加。
2、但是,希尔顿的搜索量在今年5月前持续下滑。之后她因在交通肇事案缓刑期内违规而被处以45天监禁,其搜索量才有所回升。
3、既下第,愿试武艺及量才录用者,又五百余人,悉赐装钱慰遣之,命礼部叙为一举。
4、既下第,愿试武艺及量才录用者,又五百余人,悉赐装钱慰遣之,命礼部叙为一举。
5、国初以来宰相及食实封功臣子孙,一应沉翳未承恩者,令量才擢用。
6、你非得要积累到一定的量才具备开口说的能力,通过看你喜欢的电影或者听最爱的歌曲你可以来背单词,但是你得耐心的捕捉你不认识的单词并查字典。
7、自从江西失意归来,困守都门,闻兄正为扩军广延英才,极愿往投麾下,藉资展布,爰为函介,望量才器使,明使以功,必能有所建树,不负委任也。
8、量才授职,则政成事举。白居易
9、一时刘宏下圣旨通缉张角等三人反贼,并以朝廷的名义到处张贴招募义兵、量才擢用的榜文,以与遍布全国每个旮旯的“牛皮癣”。
含量造句1、设计中涉及到了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开发以及加密算法设计等多学科知识,所设计的加密锁技术含量高、安全可靠,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
2、“锶”的含量高,偏硅酸、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等多种元素同样达到了浴疗含量。
3、采用水溶液萃取法比较了不同产地枇杷花蛋白质的含量,其中以仁寿地区枇杷花蛋白质含量最高。
4、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内皮素含量变化的意义。
5、对于钢渣,当碱活性低,游离氧化钙和方镁石的含量低时,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效果愈好。
6、当扩散控制时,湿含量遵循着复杂的但接近于指数关系的形式而随时间降低。
7、公司的核心产品内镶贴片式滴灌带及首部过滤装置为目前国内滴灌领域主要发展和应用的产品,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8、作为消费者利益的保证,预包装食品的净含量一直是监管部门监管的重点之一。
9、使用银离子作为航天饮用水的消毒剂,其含量直接影响航天饮水的卫生安全。
10、我们用X射线荧光光谱滤纸片法分析了古今13个铜矿石样品中的铜含量,测量结果与化学法一致。
改制造句1、在他的带动下,保全组成员以小改小革、双增双节、一机多用为工作目标,自己动手制作机零件、改制各类车种,先后为企业节约资金达30万元左右。
2、至2000年,全民所有制的无锡县商业物资公司改制,成立自然人控股的锡山市昌隆物贸有限公司,周玲英为三位股东之一,并任公司法人。
3、我单位成立于1992年,2000年改制后成立泰安友合电加工机床。
4、然而改制并不只是“私有化”的委婉说法,改制还催生了各种公私合营的经济体。
5、1983年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标志着改制的深入,国企开始逐步由利润上交改为上交企业所得税。
6、2007年底,搪瓷厂破产改制前,厂里工人每月只能领到五六百元工资。
7、附注:1。省立师院附小自八十学年度起改制为国立。
8、常州市武进齿轮厂有限公司是原国营武进齿轮厂改制后建立的现代机制的企业,成立于1975年,2000年改为股份制企业。
9、张家口海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由1956年成立的宁远钢厂改制而成,是中国最早从事高强度汽车传动轴焊管生产厂家之一。
10、卡拉什尼科夫逝世后,伊热夫斯克机械制造厂在改制后更名为“卡拉什尼科夫康采恩”。
明制造句1、是的,我们仿明制是为了让我大清得到更好的稳固,但凡事总是生搬硬套可不行。
2、按明制,官员三年一任,或升或降或轮岗,像他这样连续七个任期不挪窝儿的,十分罕见。
3、皇太极依仿明制,设立内三院和六部二院,但满族社会与明朝不同,显然不能全部仿行。






制动造句1、安期生董事长冯茂林说:“我们的技术以车辆技术,发动机驱动线,液压,制动系统,安全和轮胎技术为基础。”。
2、交流矿井提升机的减速阶段,一般要求主要用动力制动,但速度闭环控制难实现。
3、汽车制动性能历来是驾驶、维修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
4、主要介绍了结晶器电磁制动技术的基本参数和在梅山的实际应用.
5、通过对锚机功能、抛锚状态、抛锚速度及控制的分析,得出了合理适用的自由抛锚控制技术是具有软特性限速制动功能。
6、气压制动设备。尼龙管和管道。安装说明。
7、空气制动并非是唯一的活性元素的威龙的空气动力学果子吃.
8、但她有所不知,乍看是方少霆占尽上风,实则这一着确是程中天以静制动,穷而后工,占得先机。
9、年轻人好吃懒动,春困秋乏夏天享乐,平时没炼出来,跑个一两百米就喘气,走上几公里就头晕,现在也晚出早归,躲风避寒,以静制动,是为愚蠢之举。
10、刹车盘是汽车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行驶安全。
制品造句1、泡菜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地方特色的乳酸发酵蔬菜制品,深受国人喜爱。
2、豹皮这种动物的毛皮或毛皮制品.
3、这些网纹蟒蛇的皮可用来制作大受欢迎的皮带、钱包和靴子等皮革制品,巨大身体和与众不同的鳞形使他们成为非法捕猎的牺牲品。
4、该公司是一家国际采购商,来自新加坡,需要购买的产品类别包括:编织品、陶瓷、铁石制品、钟表眼镜、珠宝及骨刻玉雕等。
5、邻苯二甲酸盐类最初是在20世纪20年代研制成功的化工原料,添加邻苯二甲酸盐的各种塑料制品会更加柔软,如食品容器和奶瓶等。
6、在实验室进行了炭电极的电热加压焙烧实验,研究了生石油焦对炭电极制品的影响。
7、书中一些最为闪光的段落都已隐去,如对流淌着鲜血的管道的描写、血液制品全球贸易的视角以及对国家政治的直接批评等等。
8、多亏顾客寻求定制铁制品艺术的需求,这个产业正经历文艺复兴。
9、只要保持干爽,开封干燥蛋制品和蛋清固体可以储存在室温下。
10、阿穆尔家族从事佛供制品已有三代,他们家制作的佛像、佛塔、转经轮等精美绝伦,远销整个大陆。
制止造句1、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会对社会上那些违法事件内心深恶痛绝,表面指手画脚,而不从根本去制止的话,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只会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2、门卫见炼师大人回来了,刚准备驱赶走这个闹腾的小孩,可突然被一声轻妙的声音所制止:你们暂且退下。
3、警方介绍,徐纯合当时将母亲推向民警,甚至抓起女儿掷向民警并上来夺枪,孩子重重摔在地上,警方对此进行制止并开枪。
4、巩固军心,明辨利害,治理纷乱,进止有节,服膺正义,激发廉耻,简约法令,少用刑罚,小罪就要制止,犯小罪的如果得逞,犯大罪的也就跟着来了。
5、制止了违法违规的“特权车”,就可能带来麻烦,而不管也可以,谁还愿意惹麻烦呢?
6、应坚决制止铺张浪费的现象发生。
7、制度发挥其功能中的一个重要装置,就是通过设定行为责任并处以惩罚来约束或制止某些违规行为。
8、在工作中,对于一些无中生有的猜忌和诽谤,不应该投入过多的时间去理会,能力和成绩是制止这些流言蜚语的最好武器。
9、有人在校园中示威,高年级生被条件去制止她们。
10、财政吃大户,根本原因在于公共财政还不够透明,纳税人不方便进行有效监督,才使得一些吃空饷,侵占公帑的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
凿凿有据造句1、纪罗静凿凿有据的讲道,随后她站到右边的隧道中去,故作很神秘道:“而右边这条隧道,应该是救通向我们要找的地方。
2、在死后依然批判不休的罪名中,最凿凿有据的一条是:他曾从待焚的书堆里,偷藏了一册苏东坡书法的拓本。
3、两个门卫中那个年龄更大一点似是凿凿有据地说。
4、此后的事实证明此语确乎凿凿有据。





凿凿造句1、作为CCTV的主持人,管彤干净、秀气的外型和亲和的主持风格似乎和同性恋挂不上钩,但为何外界如此证据凿凿地风传?希望这只是捕风捉影。
2、55岁的陈雯英是上海辰毅房产经纪公司平武店的业务员,身材矮矮胖胖的她能说会道,子虚乌有的东西通过她“口吐莲花”仿佛就凿凿有据。







凿凿造句1、不再活在别人凿凿的远方,不再夸耀平常的梦想,不再把牛逼当作人生第一要务,不再醉心于荷尔蒙纷飞的争论和聚光灯下被过度关照的美,回到平安平凡的日子里。余师
2、言之凿凿,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
3、近世以来,有关乾隆生母的传说异闻纷纷而出,而人们尤热衷于谈论乾隆生母为避暑山庄宫女李氏,不仅小说家浓墨重彩大加渲染,某些治史者亦称此说凿凿有据。
4、作者搜集了大量史料,包括诏书和上谕,均凿凿有据。
5、两个门卫中那个年龄更大一点似是凿凿有据地说。
6、于当时先生饮多了酒,加上“起潜为余谈之甚晰,皆凿凿可据”,他留住几日后便往相反方向去了。
7、于当时先生饮多了酒,加上“起潜为余谈之甚晰,皆凿凿可据”,他留住几日后便往相反方向去了。
8、还有凿凿说着数目,恰像亲眼看见亲手兑过的一般,总是一划的穷相。
9、纪罗静凿凿有据的讲道,随后她站到右边的隧道中去,故作很神秘道:“而右边这条隧道,应该是救通向我们要找的地方。
10、不再活在别人凿凿的远方,不再夸耀平常的梦想,不再把牛逼当作人生第一要务,不再醉心于荷尔蒙纷飞的争论和聚光灯下被过度关照的美,回到平安平凡的日子里。余师
言之凿凿造句1、而男方可以知道关系理念言之凿凿,其超出实际不能成立的概率。
2、说者言之凿凿,听者哂然莞尔,50年、70年和20年有什么实质上的不同?不过都是一段时间,或是较长的一段时间罢了。
3、金学铁现身说法,用朝鲜亡国的血泪事实,用日军在中朝土地上的血腥罪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本质,情词恳切,言之凿凿。
4、鉴于金大侠对自己的感情生活向来讳莫如深,而夏梦也一直低调,两位当事人都没给出明确的说法,但金庸的老朋友倪匡、黄霑等人都言之凿凿。
5、鉴于金大侠对自己的感情生活向来讳莫如深,而夏梦也一直低调,两位当事人都没给出明确的说法,但金庸的老朋友倪匡、黄霑等人都言之凿凿。
6、他论文中提出一个观点:现在房地产市场不能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消费者的问题,文章洋洋洒洒、言之凿凿。
7、刘令誉被薛国观一针见血的逼到死角,要么承认自己对这个消息确实与否不甚了了,要么如先前言之凿凿一口咬定此事千真万确。


言之凿凿造句1、人们交头接耳,言之凿凿地说,半夜三更听见顶楼楼梯上有脚步声下来,还在宅子里四处巡游呢。
2、第一次听说要免除农村学生的学杂费,她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是她当教师的伯父讲的,言之凿凿,不容置疑。







牛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