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网

弁语的意思

词 语弁语
解 释【意思解释】1.弁言。
组 成 - -
近义词
反义词

弁语相关的词语

赤弁丈人【意思解释】1.见"赤卒"。
蝉弁【意思解释】1.即蝉冠。
朝弁【意思解释】1.指君王和朝廷百官。语本《诗.卫风.淇奥》:"会弁如星。"郑玄笺:"天子之朝服皮弁。"孔颖达疏:"皮弁﹐天子视朝之服﹐《玉藻》云'天子皮弁以日视朝'是也。在朝君臣同服﹐故言天子之朝也。"
楮弁【意思解释】1.即楮冠。
侧弁【意思解释】1.歪戴皮帽。
卑弁【意思解释】1.旧时下级武官对上司的自谦之称。
弁端【意思解释】1.卷首。指前言。清龚自珍有《撰<羽琌山馆金石墨本记>成弁端二十字》诗。
弁丁【意思解释】1.漕运的差役。
弁韩【意思解释】1.亦称"弁辰"。 2.古国名。与"马韩"﹑"辰韩"合称"三韩"。
弁裳【意思解释】1.犹冠裳。指官吏。
弁组【意思解释】1.古代官员的冠冕和所佩玉﹑印的绶带。因以指仕宦。
弁首【意思解释】1.卷首﹐前言。
弁田【意思解释】1.清代称军田。
弁带【意思解释】1.犹冠带。帽子和衣带。
弁栗【意思解释】1.战栗。
弁兵【意思解释】1.清代低级武官及兵丁的总称。 2.指旧军队中的低级军官和士兵。
弁琼【意思解释】1.指镶在马冠上的美玉。语本《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初﹐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未之服也。先战﹐梦河神谓己曰:'畀余﹐余赐女孟诸之麋。'弗致也。"
弁论【意思解释】1.犹弁言。
弁语【意思解释】1.弁言。
弁髦【意思解释】1.弁﹐黑色布帽;髦﹐童子眉际垂发。古代男子行冠礼﹐先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后加爵弁﹐三加后﹐即弃缁布冠不用﹐并剃去垂髦﹐理发为髻。因以"弁髦"喻弃置无用之物。 2.引申为鄙视。 3.谓刚成年。
转子语句和返回语句【意思解释】主程序调用子程序以及从子程序返回主程序的语句。调用子程序的语句为转子语句,从子程序返回调用程序的语句为返回语句。在basic语言中,每次调用子程序时,必须成对使用,缺一个就会产生语法错误。
语语【意思解释】1.笑语。 2.鸣叫。 3.句句。
言言语语【意思解释】1.谓啰里啰嗦﹐说个不停。 2.犹言说三道四。
敕语【意思解释】1.敕言,纶言。
长语【意思解释】1.多说话。 2.长的诗篇。
辞语【意思解释】1.文辞﹔言辞。 2.指口供。
谶语【意思解释】1.谶言。 2.泛指预言。
谄语【意思解释】1.亦作"讇语"。 2.奉承话。
谗语【意思解释】1.谗言。
词语【意思解释】1.文辞。 2.词和短语﹔字眼。
丑语【意思解释】1.恶语,难听的话。
椎结左语【意思解释】1.见"椎髻左言"。
粹语【意思解释】1.精粹的语言。
禅语【意思解释】1.禅话。
楚语【意思解释】1.楚地的土语乡音。
椎髻鸟语【意思解释】1.结如椎之髻,说似鸟鸣之语。古代指南方人的妆饰和语言。
查语【意思解释】1.怪诞或不拘礼度的话。
村学究语【意思解释】1.谓迂腐浅陋的言辞。
单语【意思解释】1.只语,一句话。 2.非对偶的语句,散体语句。
吃语诗【意思解释】1.一种诗体。字句如吃口令。

弁语造句

弁语相关的成语

弃如弁髦弁:古代的帽子;髦:儿童的垂发。比喻毫不可惜地丢弃无用之物
弁髦法纪弁:黑布帽子;髦:儿童眉际的垂发;弁髦:蔑视,抛弃。指蔑视抛弃法令和纪律
临别赠语分别时赠送勉励的话或忠告
冷语冰人用冷酷的话伤人。
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流言飞语见“流言蜚语”。
流言风语犹言流言蜚语。
乱语胡言胡说;瞎扯。
冷言冷语冷:不热;冷淡;不温和。不直接表达其意;从侧面或反面说辛辣嘲讽的话。
冷言热语犹冷言冷语。
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拑口禁语拑:同“钳”,用东西夹住。闭口不言。形容保守秘密不说
窃窃偶语窃窃:偷偷;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窃窃私语私:私下;背地里。指背着人悄悄地说话。
切切私语指私下小声说话。
切切细语切:通“窃”;切切:暗中,私下。低声交谈
窃窃细语窃窃:偷偷;语:说话。背地里小声说话
前言不搭后语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前言不答后语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七言八语形容人多语杂。
巧语花言同“花言巧语”。
轻言轻语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

弁语相关的成语分类

弁语相关的词语

弁髦【意思解释】1.弁﹐黑色布帽;髦﹐童子眉际垂发。古代男子行冠礼﹐先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后加爵弁﹐三加后﹐即弃缁布冠不用﹐并剃去垂髦﹐理发为髻。因以"弁髦"喻弃置无用之物。 2.引申为鄙视。 3.谓刚成年。
弁绖【意思解释】1.古代贵族吊丧时所戴加麻的素冠。亦用作动词﹐谓服戴弁绖。
弁冕【意思解释】1.弁﹑冕皆古代男子冠名﹐吉礼之服用冕﹐通常礼服用弁。因以'弁冕'指礼帽。 2.泛指汉官服式。 3.犹魁首。 4.引申为居首。 5.谓达官贵人。犹冠盖。
弁勇【意思解释】1.弁兵。
弁服【意思解释】1.古代贵族的帽子和衣服。随场合而异﹐有韦弁服﹑皮弁服﹑冠弁服﹑服弁服等。
弁辰【意思解释】1.见"弁韩"。
弁目【意思解释】1.清代低级武官的通称。言其为兵弁的头目。
不消说【意思解释】1.犹言不必说。谓不言自明。
不消得【意思解释】1.用不着。
不消【意思解释】不用:不消说|不消破费。
不相下【意思解释】1.不相让。
不相放【意思解释】1.不让人;不饶人。
不相登【意思解释】1.不相当。
不羡【意思解释】1.不过分。
不闲【意思解释】1.不娴熟,不精通。
不暇【意思解释】没有时间;来不及:应接不暇|不暇他顾。
不习地土【意思解释】1.见"不服水土"。
不误间【意思解释】1.不留心。
不物【意思解释】1.违禁的事物。《周礼.地官.司稽》:"掌巡市而察其犯禁者﹐与其不物者而搏之。"贾公彦疏:"案《大司徒》﹐民当同衣服﹐今有人衣服不与众同;又视占亦不与众人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此皆违禁之物﹐故搏之也。"后用以谓不如常法﹐不合法度。 2.谓不分物我。
不武【意思解释】1.不算勇武。 2.用作谦词﹐言无将帅之才。 3.不逞勇武。
不问【意思解释】1.不慰问。 2.不过问;不询问。 3.不管;无论。 4.不依法处分;不追究刑事责任。
不枉【意思解释】1.不冤枉,表示事情没有白做。
勃郁【意思解释】1.亦作"勃欝"。 2.风回旋貌。 3.指龙蛇盘屈的样子。 4.茂盛;旺盛。
勃腾腾【意思解释】1.烟气上升貌。 2.怒气上升貌。
勃缪【意思解释】1.乖谬,谬误。勃,通"悖"。
勃豀【意思解释】1.见"勃溪"。
勃兴【意思解释】1.蓬勃兴起。
勃厉【意思解释】1.因天时不和而引起的疾疫。勃,通"悖"。
勃解【意思解释】1.见"勃澥"。
勃驮【意思解释】1.梵语Buddha的音译。即佛陀。参见"佛陀"。
勃崒【意思解释】1.见"勃窣"。
勃海【意思解释】1.即渤海。参见"勃"。
勃起【意思解释】1.兴起,勃兴。
勃姑【意思解释】1.即勃鸪。鸟名。
不恌【意思解释】1.同"不佻"。 2.不苟且轻薄。恌,同"佻"。

弁语相关的成语补全

弁语相关的成语接龙

弁语其他造句

兵弁造句1、大营里挂灯结彩,叶营各兵弁,一个精神焕发,高兴异常,热闹繁华,笔难尽述。
2、太原人劲悍,皆可为兵,弁召募所致耳。







将弁造句1、伊东沉思良久,始答应将康济舰仍归中国,用以载送丁汝昌灵柩,海陆将弁及洋员一便乘之去烟台。
2、自阖营将弁,无不一心一力,而各路不能尽然。
3、其船身尚坚固如常,惟机器已多锈坏,可见中国水师各将弁不知勤饬司机人用心揩擦,未免溺职素餐矣。
4、伊东沉思良久,始答应将康济舰仍归中国,用以载送丁汝昌灵柩,海陆将弁及洋员一便乘之去烟台。





武弁造句1、姜风在福严寺山门前与李延一行告别,随报信的武弁即速来到南台寺,在这里等他的“李大人”。
2、堂堂圣人弟子,岂可弃文就武,与武弁同流?纵然科举之路暂时阻断,我辈也应潜心研读,以求义理!
3、定湘营既至三曲滩,其营官成章鉴亦武弁中之不可多得者,弟可与之款接。
4、定湘营既至三曲滩,其营官成章鉴亦武弁中之不可多得者,弟可与之款接。





皮弁造句1、奏凯献俘,皇帝着乌纱绛衣的皮弁服已是高规格,如今竟然着了祭天地、宗庙的衮冕大礼服,可见皇帝对此次献俘的重视程度。
2、各民族文化聚于太原,从服饰上看,有短衣束袖的胡服,有深衣博带的大敞;皂鞋布履皮弁笼冠,不一而足。
3、鲁王朱檀生前使用过的九旒冕、皮弁、镶金玉带、镶宝石金带扣,昨日来宁展出。






马弁造句1、七时左右,西坠的太阳还未沉入地平线,灿烂的晚霞把半边天抹得彩色斑澜,郭坚骑着马带着五十多人的马弁队伍,终于和大队人马从沟底向坡上涌来。
2、现在湖北的山路比那好走多了,又有马弁牵马,唐澜倒不觉得有什么困难。
3、昌九因为打了两个马弁,被乍得老司骂了两句,正在老司隔壁的家中生闷气。
4、皂角树四周散立着三十多名陈的卫士,贴身马弁任洪发首先迎上来说:“胡团长,手枪送给我吧!”。
5、这个军官每次出行都要带上两个马弁.




国语造句1、在国语方面有很强的公关能力,英语良好。
2、在多人游戏聊天界天蚕变国语面中可以预览地图。
3、同时他们也都认为在朝鲜语,韩国语和中国朝鲜语在IT技术的名词术语上有一些习惯上的差异,但他们将努力形成统一的标准。
4、张凡发觉自己很喜欢时不时地在粤语歌曲大行其道的香港乐坛偶尔丢首国语歌出来,当然这种标新立异的风格也是后世常见的炒作手法。
5、而根据《左传》、《国语》、《史记·吴太伯世家》、《越绝书》、《吴越春秋》等文献记载,吴国晚期都城在今苏州。
6、语言:泰语为国语,英语、华语、马来语及其他方言也广泛使用.
7、他英语流利得使人会以为他讲本国语呢。


语重心长造句1、爸爸对我语重心长地说:"一次失败不算什么,下次努力就行了,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便失去了信心,我相信我那个以前开朗的女儿一定会努力学习,取得更好地成绩!"。
2、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放下身上的包袱,继续努力前进,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吧!"。
3、老师的一番话语重心长,如春风化雨般渗入我心头。
4、父亲,您的脸庞,挂在我的心上;父亲,您的关怀,牢记我的心房;父亲,您的嘱托,我知语重心长;父亲,您的快乐,是我最大的愿望。父亲节到来,祝福父亲幸福安康!
5、这次考试出现严重失误,我原以为妈妈会大发雷霆的,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妈妈却语重心长地鼓励我。
6、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要学会独立自主,不要一直依赖他人。"。
7、我考试没考到好成绩,爸爸对我说了一翻语重心长的话。
8、老师语重心长的给我说,以后要再接再厉,增强信心,不要自暴自弃,相信自己,让自己从新振作起来。
9、老师语重心长的话使我们心悦诚服,她说:"要多加练习,成绩才可能会有所进步,我对你们还是充满着信心的"。
10、春游了,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要注意安全"。
宾语造句1、注意:这里是表语倒装和宾语倒装,主要动词没有倒装.
2、所以无论是本体还是属差成为宾语的命题,它们的表述都是单义的。
3、反身代词可作直接或间接宾语。
4、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5、这里的人称代词作动词的宾语,因此要用宾格.
6、她怕狗。dogs是介系词of的宾语,是宾格。
7、英语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些不及物动词后面可以接上语形相同、语义相似的名词作其宾语,这类结构在语法上称为同源宾语结构。
8、“把”字句的主语是致使者,“把”的宾语是被使者.
9、人称代名词有两种:一种是当作主语,另一种则当作宾语。
10、直接引语变成间接引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人称变化、时态变化、宾语从句要用陈述句语序.
外国语造句1、11月1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纪念许国璋先生百年诞辰系列纪念活动。
2、华侨外国语学校校长秦金华也认为,通过面谈情景问题的设置,可以考察学生的判断与反应能力,同时观察其思维敏捷度、问题解决度和思维缜密性。
3、1999年,他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最终实现了他从小的读大书的夙愿.
4、近日,在上海刚刚结束第六届全国“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现场作文大赛中,鲁迅外国语学校九年级的学生张莹莹喜获一等奖。
5、伊穆然,上海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学士;玉素甫。
6、在洛阳外国语学院新开讲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上,伴着教员娓娓道来的讲述,一个个言简义丰的中国古典文化意象清晰地呈现在课堂上。
7、姚明文静,一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显达学院的老师说,她对禁令。
8、你要把英语继续学习下去,外国语是很容易荒疏的.
9、通过近八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ICH教改组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
10、中国人民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优秀团组织副书记.
不可同日而语造句1、我知道论两人的战术造诣,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2、至于将来,云南的子弟外出和清军作战,那却是国仇家恨,和自家兄弟闹些矛盾绝对不可同日而语的。
3、比起当年仅仅是咀嚼裹着动物油脂的咖啡浆果,现在喝咖啡的学问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了,而且更加香醇美味。
4、比之戴宗的大而化之,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尔后,时迁坦然作为梁山的人质,被关押在法华寺内。
5、玄工锁扣采用德国ATM自动取款机锁扣工艺技术,进口钢料淬炼而成,安全等级与普通锁扣不可同日而语。
6、他的学习成绩跟好的相比还有差距,但与以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了。
7、与当年被视为密医的社会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8、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改革开放前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9、提质增效后的产业园给农民带来的效益,与过去租给小企业“吃瓦片”相比,将不可同日而语。
10、与伶俐所走的崎岖小道不可同日而语。
牛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