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网

逋惰的意思

词 语逋惰
解 释【意思解释】1.亦作"逋堕"。 2.拖延怠惰。
组 成 - -
近义词
反义词

逋惰相关的词语

偿逋【意思解释】1.谓偿还拖欠的债务。
逋蛮【意思解释】1.指逋慢不顺的蛮夷。
逋悬【意思解释】1.拖欠。 2.指所欠租税。
逋窜【意思解释】1.逃窜。
逋抗【意思解释】1.谓逃避或抗交租税。
逋弛【意思解释】1.亦作"逋?"。 2.懈怠松弛,不尽责。 3.拖欠。
逋臣【意思解释】1.逃亡之臣。
逋仙【意思解释】1.宋林逋隐于西湖孤山,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人谓之"梅妻鹤子",后世常以"逋仙"称誉之。
逋布【意思解释】1.指欠交的租钱。布,古代指钱币。
逋欠【意思解释】1.拖欠;短少。 2.拖欠的赋税钱粮。
逋人【意思解释】1.逃亡在外的人。
逋秽【意思解释】1.贬称流寇。
逋隐【意思解释】1.指隐士。
逋钱【意思解释】1.欠款。
逋丑【意思解释】1.逃寇。
逋缓【意思解释】1.拖欠;延缓。
逋余【意思解释】1.拖欠未清。
逋迁【意思解释】1.流亡迁徙。
逋播臣【意思解释】1.指不顺从新朝而逃亡的遗臣。
逋发【意思解释】1.乱发。
弛惰【意思解释】1.懈怠。 2.指懈怠的士卒。
闇惰【意思解释】1.愚昧怠惰。
騃惰【意思解释】1.呆笨迟钝,不灵敏。
逋惰【意思解释】1.亦作"逋堕"。 2.拖延怠惰。
避强击惰【意思解释】1.见"避强击弱"。
浮惰【意思解释】1.游荡怠惰;游手好闲。 2.无业游民。
隳惰【意思解释】1.懈怠。隳﹐通"惰"。
昏惰【意思解释】1.昏昧怠惰;懈怠。
慢惰【意思解释】1.怠惰。
旷惰【意思解释】1.犹疏懒。
惰窳【意思解释】1.懒惰懈怠。
惰贫【意思解释】1.明代浙江奉化地区受歧视的一部分民户。
惰食【意思解释】1.不劳而食。
惰心【意思解释】1.怠懒的思想。
惰坏【意思解释】1.败坏。
惰慵【意思解释】1.懒惰。
惰游【意思解释】1.游手好闲。
惰奢【意思解释】1.怠惰奢侈。
惰怠【意思解释】1.懒惰懈怠。
惰君【意思解释】1.败坏国事之君。

逋惰造句

逋惰相关的成语

逋慢之罪不遵守法令的罪过。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五状》:“臣之区区,辞说已穷,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
逋逃之臣逃亡的罪臣。
逋逃之薮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豕窜狼逋狼狈逃窜貌。
洗雪逋负洗雪:队掉;逋负:旧欠,引伸为旧恨。报仇雪恨,以偿夙愿。
避强击惰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怠惰因循怠惰:懈怠、懒惰。因循:拖延。形容懒散拖沓。
愚戆窳惰愚戆:无知不明事理;窳:懒惰。形容愚昧而又懒惰

逋惰相关的成语分类

逋惰相关的词语

逋贷【意思解释】1.借贷官物,逃匿不还。 2.指借贷官物拖欠不还。
逋残【意思解释】1.指逃散的残敌。 2.指逃散馀留的百姓。
逋逸【意思解释】1.逃亡;逃遁。 2.指逃遁者。 3.怠惰安逸。
逋责【意思解释】1.见"逋债"。
逋亩【意思解释】1.谓荒废耕种。
逋翁【意思解释】1.避世之人,隐士。 2.特指宋人林逋。
逋租【意思解释】1.犹欠租。
逋耗【意思解释】1.逃亡﹑减少。
逋客【意思解释】1.逃离的人。 2.避世之人;隐士。 3.漂泊流亡的人;失意的人。
逋叛【意思解释】1.叛逃。亦指叛逃之人。
逋负【意思解释】1.拖欠赋税﹑债务。 2.指未偿的仇恨。 3.拖欠;短少。
逋逃【意思解释】1.逃亡;流亡。 2.逃亡的罪人;流亡者。 3.谓藏纳。
逋城钱【意思解释】1.指欠交的修城钱。
逋刻【意思解释】1.旧指交易中的拖欠刻剥现象。
逼损【意思解释】1.逼迫损害。
逼强【意思解释】1.犹强迫。
逼恼【意思解释】1.佛教语。烦恼。
褊激【意思解释】1.心胸狭窄,言行过激。
褊塉【意思解释】1.土地狭小瘠薄。
褊量【意思解释】1.褊狭的识量。
褊率【意思解释】1.褊急直率。
褊衷【意思解释】1.褊狭的内心。
褊促【意思解释】1.犹褊急。
迸洒【意思解释】1.喷涌洒落,迸射。
迸跃【意思解释】1.犹迸射。 2.犹跳跃。
迸断【意思解释】1.爆裂,破裂。
迸泻【意思解释】1.犹奔泻。
迸点【意思解释】1.指溅落的雨点。
迸缝【意思解释】1.裂缝。
迸飞【意思解释】1.犹飞溅。
迸砌【意思解释】1.犹迸阶。
迸放【意思解释】1.喷射发出。
迸直【意思解释】1.犹拉紧。
迸兵【意思解释】1.犹合兵。迸,通"并"。
迸走【意思解释】1.犹逃跑。迸,通"屏"。

逋惰相关的成语补全

逋惰相关的成语接龙

逋惰其他造句

逋逃造句1、,甚至寺庙成为避役者和不逞之徒的逋逃薮。
2、,甚至寺庙成为避役者和不逞之徒的逋逃薮。
3、卫汝贵均系革职拿问之人,藏匿天津,以督署为逋逃薮,人言啧啧,恐非无因。
4、卫汝贵均系革职拿问之人,藏匿天津,以督署为逋逃薮,人言啧啧,恐非无因。
5、因此,“我希望诸君切切实实研究社会实际问题底解决方法,勿藏在空空的什么主义什么理想里面当造逋逃薮安乐窝。
6、叛亡入境,辄加拥护;逋逃出界,必遣穷追。
7、铨授有官,逋逃无路,不得不吞声饮恨,为几上之肉,任若辈之宰割。
8、慕仙求道,齐荣辱、等生死,成为他仕途失意和荒山卧病后的思想逋逃薮,他试图以此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脱。
9、而言利者,枘凿万端,穷朝抵夕,千案百牍,皆取之民,官吏惧谴,责及邻保,威以罚抶,而逋逃益滋。
10、安清匪会中人视为逋逃之薮,时出行动,聚党日众,挟嫌逞凶,…架杀营兵、乡约,戕害线勇作恶多端。
逋赋造句1、丙申,赦蜀,归俘获,除管内逋赋,免夏税及沿征物色之半。
2、还有人认为长沙“其民性则决烈而劲直”,“性之所染亦多豪犷桀骜之态,往往健讼之日闻而逋赋之交织”。







逋逃薮造句1、,甚至寺庙成为避役者和不逞之徒的逋逃薮。
2、卫汝贵均系革职拿问之人,藏匿天津,以督署为逋逃薮,人言啧啧,恐非无因。
3、因此,“我希望诸君切切实实研究社会实际问题底解决方法,勿藏在空空的什么主义什么理想里面当造逋逃薮安乐窝。
4、慕仙求道,齐荣辱、等生死,成为他仕途失意和荒山卧病后的思想逋逃薮,他试图以此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和解脱。
5、卫汝贵均系革职拿问之人,藏匿天津,以督署为逋逃薮,人言啧啧,恐非无因。




亡逋造句1、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
2、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昏惰造句1、居官四败曰: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覆多诈者败。
2、学者欲去昏惰之病必以立志为先。







惰气造句1、老成的人,不患其不持重,常患以持重而成退缩,故当振其惰气。
2、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
3、身不宜忙,而忙于闲暇之时,亦可儆惕惰气;心不可放,而放于收摄之后,亦可鼓畅天机。钟鼓体虚,为声闻而招击撞;麋鹿性逸,因豢养而受羁糜。可见名为招祸之本,欲乃散志之媒。学者不可不力为扫除也。洪应明






懒惰造句1、官怠于有成,病加于小愈,祸生于懒惰。韩婴
2、最严重的懒惰是望文生义,强作解人。
3、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辞。
4、斩断懒惰的认知,开启奋斗的征程;挥洒激情的汗水,编织青春的花篮;高扬梦想的旗帜,挺进成功的路途。国际青年节到了,愿你在青春的日子里,收获梦想。
5、困倦、恐惧、愤怒、懒惰、拖延是人性中六种祸患。节制、静默、秩序、决断、俭朴、勤劳、诚挚、正直、涵养、整洁、宁静、贞洁、谦逊、谨慎、敏捷是做人的三十字方针。
6、大部分的恐惧与懒惰有关,这句我深以为然。我们常常会害怕改变,其实都是因为自己太懒了,懒得去适应新的环境,懒得去学习新的知识,涉足新的领域,但如果总是这样的话如何能让自己成熟起来呢?M·斯科特·派克
7、劳动节,劳动为主题,懒惰不可以:丈母娘家去干活,孩子学习要辅导,老婆心情要呵护,劳模老公评给你,祝你五一到来家庭和睦又幸福!
8、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9、现在这年头,懒惰压倒了勤快,安逸压倒了勤劳,罪恶压倒了美德,傲慢压倒了勇敢;甚至拿枪杆子的也空谈也不实行了。
10、愚蠢: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惰性造句1、核子反应器必须在太空船进入稳定轨道,与地球间达到安全距离后才能启动,核能燃料在升空时会维持在惰性状态。
2、世上从不缺少机会,只是缺少发现机会的眼睛。把香皂挖空一点是商机,但却需要先将心中的抱怨、计较、依赖挖空。挖空了惰性才可能给机遇营造出绽放的空间和环境。
3、沦陷区人民的社会心理主要表现为不畏强暴的斗争性,被迫统治的奴性,麻木不仁的惰性。
4、认识到由于柴油机尾气是惰性气体,对超低压气井钻补充开发井是安全经济的,能有效保护大气环境。
5、虽然GF为导电惰性填料,但因其加入起到了占位作用,明显提高了导电填料的有效浓度,从而使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明显降低。
6、眉高眼低的林珍这时有些看不起江,在二奶村呆的那段时间,让林珍养成了懒惰,只懂得享受的惰性。
7、其实对我们这个本已缺乏精神追求的浮躁的年代,宣传读书无用恰似对一个食不果腹的人大谈食肉有害健康。不读书是一种自绝于人类以往的精神财富的行为,以惰性为个性。你要做反叛者吗?请先做创造者。周云蓬
8、虽然这些实体的记录良莠不齐,但其中不乏优秀者,它们在运营上充分利用大企业的持久力大企业不必寻求快速退出,同时又不易患上官僚惰性。
9、命名:稀有气体,惰性气体。
骄惰造句1、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志意骄惰,不复设备,然后养威伺衅,一举可灭也。
2、频频下诏,正可见侈靡骄惰实已然成风,而所谓亡国之痛、君父之仇,遂不复措意矣。







牛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资源文件均出自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犯你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本站将立即改正。